>>> 2005年第5期
闲聊古今“长寿经”
作者:李盛仙
唐代名医孙思邈,每天打拳、按摩,因而活到101岁。他倡导:“早晨一碗粥,夜饭莫吃足;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切勿多色欲。”他还说:“思伤脾、怒伤肝、愁伤肺、喜伤心、惊伤肾。”
清代的乾隆皇帝可称得上是帝王中的“寿星佬”,活到83岁,仅皇帝就做了60年。他自编了一套42个字的“长寿养生歌诀”:“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腿常支,面常擦,足常摩,腹常旋,腰常伸,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也活到了100岁以上。他也自有一套经验之谈的“长寿三字经”:“夙兴跑,夜寂早;早餐少,晚餐好;读读书,看看报;常笑笑,莫烦恼;勤为宝,恒常要;忙到老,乃寿考。”喻育之的“长寿歌”,从早写到晚,看似日常生活,却颇含养生之道。
110岁的著名书法家苏局仙道:“人长寿,并不难,要早起,须早睡,节饮食,慎寒暑,戒烟草,忌暴食,勿过饱,勿过饥,饥即食,倦即息,休烦恼,抱乐观,勤操作,多运动,透空气,避污浊,戒忧虑,毋怒躁,常沐浴,勤换衣,讲卫生,病早医,种花草,养鱼虫,明乎此,保长寿。”苏老的“长寿歌。有告诫,有劝勉,通篇金玉良言。
著名红学先驱、诗人、小说家俞平伯,他一生坎坷,却不悲不戚,吃着粗粮淡菜,直到九旬开外时,生活仍能自理。他以周恩来的“活到老,学到老,千到老”为座右铭,每天从事研究和写作。在自我保健上,他曾经写过一首《养生歌谣》:“愉快劳动精神好,足够休息保护脑。长期锻炼强身体,适当娱乐不烦恼。节制饮食慎起居,讲究卫生身体好。风烛残年成过去,精神百倍腾云霄。”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杜澎在80岁生日写了一首《忘记歌》,道出了他的长寿秘诀:“忘记啥年龄,忘记不如意,忘记怨与恨,忘记名和利,忘记得与失,忘记功和绩,忘记成和败,忘记毁和誉,忘记住牛棚,忘记坐‘喷气’。往事如云烟,已经成过去。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胸怀天地宽,坦荡无忧虑,潇洒度晚年,迎接新世纪。如果不肯忘,自己生闷气,整天算老账,劳神又何必。啥都不顺眼,跟谁过不去,钻进牛角尖,身心都不利。生命诚可贵,岂可当儿戏。一首忘记歌,摆明利和弊,肯忘不肯忘,自个拿主意。”
104岁的著名生物学家陈纳逊生前是江苏省“十佳健康老人”,他的长寿歌诀,写成四言诗体,读来亲切随和。诗曰:“思想开朗,积极乐观;凡事忍耐,心情宽容;药物抗衰,预防疾病;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加强按摩,血脉畅通;适当锻炼,增加体质;重视环境,预防意外;不计名利,诚恳待人;脑足并用,老而不衰。”
这些长寿经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寓意深刻,行之对养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