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治癌新“武器气”:放化疗增敏剂

作者:杨 昆




  传统疗法“只攻不守”
  
  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放疗是用放射线杀伤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烧死”;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毒死”。不可否认,放疗及化疗在治疗癌症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放疗及化疗均属“全面封杀”、“只攻不守”,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将正常细胞杀死,还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尤其是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严重时可导致并发感染和人体功能衰竭而死亡。另据研究,在手术和放、化疗中残留的癌细胞具有更坚强的生长特性,一旦具备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以比自然生长快200倍的速度生长,同时释放出一些特殊物质,溶解并破坏周围的正常组织,进入血液而转移。
  
  世界探索增敏治癌
  
  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有癌症病人150余万,在这些病人中约80%的病人都要进行放射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100%的放疗及化疗均需要使用放化疗增敏剂(放、化疗增敏是决定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现有放、化疗手段的最大缺陷就在于高效放、化疗增敏剂的缺乏。
  为了寻找一种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不增加对正常细胞毒性的放、化疗增敏剂,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医药科技工作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有人合成了一系列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从中筛选出咪索硝唑(MISO),曾认为是较好的放射增敏剂,并曾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由于其神经毒性太大,最终未能在临床上使用。上世纪70年代,又有人发现了甲硝唑有放射增敏作用,但它只有在大剂量使用时才能产生增敏效果,且增敏效价较低,也易引起严重的消化道毒副反应,因此也被放弃使用。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未停止探索,目前,正在研究的、放、化疗增敏剂有SR-2508、AK-2123、SR-4233以及某些中草药等。
  不少国家虽然多方寻觅低毒性、高疗效增强效果的增敏剂,并耗以巨资,但均以神经系统、消化道或肌肉痉挛等毒副反应,或增敏效果不理想而“搁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并正式上市的高效肿瘤放、化疗增敏剂。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中药领域柳暗花明
  
  我国著名肿瘤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突破了前人的思路,他把目光锁定在我国特有的中药抗癌领域。经过近20多年的潜心研究,何裕民教授发现,中药紫芝中的一种Gac-D三萜酸具有类似于紫杉醇的作用(紫杉醇被美国科学界认为是近几十年来,在植物药中提取的最理想的化疗药物),可使癌细胞周期移行阻断在G2+M期,从而阻断癌细胞的疯长。深入的研究还显示紫芝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而紫芝多糖类通过与三萜结合,可以具备免疫识别作用,能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保护正常细胞不受损害,可以全面、主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为放、化疗增敏、增效、减毒,赢得了国际医药界的高度评价。
  中药之秘,在于配伍。通过正交实验,以何裕民教授为首的专家小组发现,具有选择性效应的Gac-D与具有主动完全性免疫调节功效的β(1→3)葡聚糖在特定比例下,抑瘤效果可达到最佳。进一步临床观察显示,该配伍还可起到在免疫抑制剂使用时的保护作用。即在化疗时,服用此物可明显减轻毒副反应、增强疗效。其作用机理就是通过两种独到的抗癌物质:Cac-D和β(1→3)葡聚糖的最佳配伍,快速激活机体免疫识别功能,有效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不损害机体正常细胞和免疫功能。另外,通过改善肿瘤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明显减少肿瘤乏氧细胞(乏氧细胞是肿瘤难治愈、易复发和易转移的最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对放、化疗具有强大的增敏、增效、减毒作用。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的一个肿瘤课题组,历时1年对上海各大医院的450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放、化疗增敏剂的临床效果研究。他们将从紫芝中配方优化的“埃克信”给这些患者服用,结果显示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升高白细胞数值,患者肿块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甚至消失。临床服用埃克信并结合参加群体抗癌的患者,在2周至1个月内90%患者在睡眠、食欲、情绪、二便等方面得到改善:85%以上在疼痛、癌性发热、出血、白细胞降低、肝损等方面均有改善。另外,35%因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放化疗者,存活率也远远高于国内同期病人。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