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当好班长也是本领
作者:王建国
我听后仔细思索了一番,他的想法绝不是个别现象。近几年来大学“扩招”,孩子上大学已经不成问题;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许多家长未雨绸缪,让孩子放弃一切与文化课学习没有直接关联的东西:如当班干、参加课外活动等,从而要求孩子一门心思读书,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好找个好工作。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成才,除了抓紧孩子的文化课外,也不可“一叶障目”,轻视孩子综合能力的持续提高。在今年清华大学组织的2005年全国保送生资格考试中,南京某校有6名同学被录取,他们除了文化课成绩过关外,个人综合能力也不错,他们都是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干部,都是“热心人”,平时很乐意为同学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据悉,当今世界上的一流名牌院校,招生时都十分看重这一点。
为何中外高校招生老师均看重这点呢?因为社会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所以,凡事要想办成、办好,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如愿,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所有可能利用的资源,才能达到目的。学生当班干,从表面上看,是丢失了一定的学习时间,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如果处理得当,并不影响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与成绩的提高。我认识一位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官”,每逢学校组织活动,他都要暂时放下学业,在学校里跑前跑后,联系人员,安排场地,筹措资金等,样样都要跑到位,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落下功课,去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对此,他说:“当学生干部既培养了能力,又锻炼身体,何乐不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小学里想当班长就要参加竞选,竞选上了,当好更非易事,所谓“众口难调”。当几十人的“公仆”,要有全班意识,要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事务,还要取得同学的支持,甚至有时要经受住“吃力不讨好”的委屈。一句话,任何一方的工作没做到位都不行。俗话讲,“治大国如烹小鲜”,现在能治理好一个班级,岂不是在为胜任将来重要的岗位做准备吗?再说,其身正,不令也行。“身正”是当好班长的重要基础,而对于学生来讲,“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课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样,对孩子来讲,就会将压力转化成动力。
更有意义的是,孩子敢当班长,其本身就是在自找“苦”吃,他会将班长这把“交椅”当成一个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平台。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在看“高”自己,在给自己一个较高的起点,如此一来,孩子势必要不断地挑战自我,开拓自我,深挖个人的潜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习惯。一位名人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一旦将积极进取当作习惯,那么,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其意义将会十分深远。
(编辑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