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卢良恕:健康的关键是三餐

作者:冯 锋




  一点都不夸张,银发闪烁的卢良恕院士坐在我们这些后辈当中,脸色是最红润的,精神似乎也是最饱满的。他在接受采访时缜密的思路、流畅的谈吐,尤其是不断报出的一组组精确的统计数据,让我们禁不住向他请教,如何养生才能使身体保持这么健康。
  谈到这个问题,卢良恕微微一笑,好像有些不以为然的样子:“也就是每天三餐怎么合理安排吧。只可惜,真正知道的人不是太多。若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好,一方面是不合理的消耗资源,另一方面却是得不到应该有的效果。我今年已经80多岁了,身体还能坚持大量的工作,这靠什么?就是每天早上的一杯鲜牛奶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酸奶,另外,吃得也比较清淡。加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就是适当运动。就这些。”
  如果光听这几句话,答案似乎太简单了点,但是我们懂得其中的意思,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给我们分析了中国民众的营养观问题。
  卢良恕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农学泰斗、营养学专家。近十几年来,他对改善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食物安全与营养结构等战略问题,做过既宏观又深入的研究,并向国家提出了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奶业振兴计划”等建议。所以对如何看待营养,他有很多话要说。
  他说:“现在文盲不断减少,科技盲也引起了注意,但是营养盲却多了。”
  接着,卢良恕解释道:“有人说,现在城市居民的健康堪忧。为什么?因为吃的油太多了!还有,年轻人的生活普遍地没有规律,晚上很晚睡,早上又起得很晚,早餐马马虎虎,中午将就着吃些快餐、盒饭,到了晚上大吃一顿,这都是不科学的。人一天的营养需求,应当是早餐质量好,中餐要吃饱,晚上吃得适量。但现在,很多人是倒过来的。北京儿童的肥胖率很高,连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成年人的疾病都出现在他们身上了,祸根就是营养失调,加上缺少锻炼。”他的话语调中充满了忧虑。
  见我们对此问题引起了注意,卢良恕进而说道:“我们的食物结构是由七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碳水化合物,所以我们每天一定要吃点大米和面食,这是热量的来源。第二是蛋白质,这是我们维持生命很重要的营养基础。我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是平均每天70多克。目前,就大多数人来说,蛋白质的量是够了,但是质量不大平衡,优质蛋白质的比重还比较低。什么是优质蛋白质?就是赖氨酸、色氨酸、胱胺酸、苯丙胺酸之类,这些东西是人类必需的,它们只在肉类和豆类食品中含有,其他食物中则很少。”
  说到这里,卢良恕风趣地打了个比方:“你们看庙里的和尚,尽管忌荤不吃动物类食物,但是他们吃豆制品,有了这些优质蛋白质,身体也可以很好。当然,脂类也是人体必需的。”
  他接着说:“再就是水、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缺乏铁、钙或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都不行,还有就是纤维素。不管怎样一定要吃纤维素,没有它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这七个部分,任何偏废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而后他归纳道:“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地区如有问题往往是营养不足,而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则是营养失调、不合理。所以我们不客气地说,这是由于营养盲引起的。”
  有了这样的知识铺垫,再来体会他对自己生活规律的总结,也就能够明白其中的涵义了。那除了注意营养平衡外,还有什么呢?
  他说:“运动。譬如我喜欢游泳。现在年龄大了,一般只能游300-400米了,参加比赛是不行了,但我游的姿势等各方面,他们年轻人还不如我!”说着,他指指旁边那位魁梧的年轻秘书,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
  
  (编辑 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