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从一位高工购买“橡皮人”谈起

作者:储兆瑞




  不久前,一位67岁的高工来到我们心理咨询门诊,求助有关老年性保健的问题如何解决。他在谈话中明确表示,希望咨询人员能为其代购一个模拟橡皮女子,作为性交的代用品。这位年过六旬老同志的妻子逝世多年,但他本人身体尚好。近几年来,听了我们的广播节目,看了我们的专栏文章,尤其听了我们举行的“性健康与构建和谐家庭”的演讲,思想观念大为改观,希望能享受人生中应有的性生活。鉴于老年人再婚的困难性,他决定自己解决性问题,即用性保健产品取而代之,使自己能得到性的补偿。这位老者的想法和做法无可非议。现在,许多民众通过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开始追求性幸福,仅在我们心理门诊就来了不少中老年男女咨询性功能障碍的问题。几个月前,我们心理门诊接待了一个美国考察团,接待中,就有一位因性冷淡,经过我们心理治疗而转变观念的中年妇女,她现身说法,向外宾大方地谈起自己性观念的变化。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变化,折射出经过改革开放,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体现了社会进步、人文关怀和时代的发展。
  除了上述那位老者外,无独有偶,我们还收到江苏宜兴一位64岁老同志要求代购性保健器材的信。不仅男的有此类要求,而且女的有此类要求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要求我们为其准备质量高的器具,有一位女盲人自己行走不便,让我们代购器具。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前往老挝、缅甸,考察性病、艾滋病的防治,在此过程中,我国旅游团中有许多人购买性保健晶,而且女团员购买的热情大于男性。1998年我们赴欧考察,在柏林市中心,一位名叫乌茨的78岁的老妇人,在德国开了3000家性保健晶商店,当年底她牵头在柏林召开了世界性保健晶博览会,与会者有4万人之多。
  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人们最早是处于“吃饭”的阶段,继而进入“吃保健”阶段,像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10万亿美元以上的GDP中,保健品销售就高达1万亿美元以上,独占鳌头。再下一个阶段就是“吃文化”。现在我国开始步人小康社会,局部沿海城市已实现初步现代化,保健晶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年4月上旬,我们前往浙江奉化溪口参加了性保健品交易会,全国已开了10次以上大规模的性保健晶交易会,这次参会者有上万人。
  目前,国内的性保健品厂家和商店约有12万家,但比较有规模的还不多。江苏省有上万家性保健品厂商,南京就有近千家,但经国家正式批准有执照的约400家,这与我国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来比还只是杯水车薪。
  早在1996年11月,有专家所做的“关于性保健品在中国市场的情况”调查数据表明,1000例4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回答说需要性保健晶。目前,市场上约有1500种性保健品,这些产品分为13大类:性器具类、性辅助用品类、口服壮阳类、治泄喷剂类、避孕药具类、防治性病类、兴奋药类、消炎杀菌类、情趣内衣类、性工艺品类、女性用品类、性学教材类、滋阴补肾类等。据2004年粗略统计,全国专业生产性保健晶的工厂约有300家(不包括兼营生产的工厂);全国专业批发性保健品的商店约5000家,专业零售性保健晶的商店约65000家,年销售额约50亿元。另外,避孕药具类产品销售额是80亿元。
  实践证明,性保健品对男女性功能障碍,对单身、离异、远离家的人,对夫妻性生活和谐有着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尽管一项新事业发展初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我们绝不能困噎废食。为此,今年7月,江苏省性学会将牵头在南京举办江苏历史上第一次性保健品展示交易会,与此同时,还将举办中国古代性文化展览、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展览、小型国际性保健产业研讨会以及关注性健康、防治艾滋病大型文艺晚会,从而为转变性观念,普及性知识,弘扬性文明,关注性健康做出有益的贡献。
  (编辑 康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