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孩子受点“委屈”也无妨

作者:张晓明




   牛牛今年5岁,脾气与名字相似,也有些“牛”,犟头犟脑的。刚才他好好地与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转眼间却闹翻了。原来,游戏规定,谁被捉到就得再去捉别人。牛牛没藏好,被一个小伙伴捉到了,却不肯背过脸去等候大家藏好再去捉别人,而是硬要再藏一次。几个孩子不服气,与他争执起来。其间免不了动手动脚,推推搡搡。牛牛被推倒了,躺在地上大哭着不起来。牛牛的爸爸、妈妈闻声赶来,觉得孩子受了“委屈”,忙将儿子抱起,打灰拍土,揩泪擦涕;爷爷、奶奶随后赶来,将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臭骂一顿,又吹胡子瞪眼睛地吓唬他们,说要找他们家长告状,吓得几个小朋友四处躲藏。牛牛见了,破涕为笑。可从此以后,院内的小伙伴们渐渐和牛牛疏远了,他们不再愿意和牛牛一起玩耍、做游戏。牛牛只好在自家门口独个儿玩玩具,虽然不再有争吵、冲突,但感到特别寂寞,并不开心。
  牛牛家人疼爱孩子的心情不难理解。但是,对孩子受“委屈”的具体情况应客观分析。孩子们天真纯洁,他们之间的争端常常是暂时的,有时也分不清谁对谁错。比如,自家孩子受小朋友“欺负”觉得“委屈”,家长不妨了解一下,孩子本身有没有做错什么事?或是否他也“欺负”了别的孩子?如牛牛与一起游戏的孩子争吵,首先是牛牛自己有“犯规”行为。此时,家长不应包庇自家孩子,而应诱导、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事实上,合作游戏可以使孩子从多方面得到锻炼,陶冶性情,学会人际交往,将来与他人友好相处。游戏中若有些小摩擦,也尽可能让孩子们自行解决,这对孩子是一种学习锻炼机会。
  如果牛牛真的受了委屈,让他承受一下也未必是坏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孩子长大后迟早必须独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父母终究不能为他们包办代替一生。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为多,平时生活优裕,要求容易满足,难得受点委屈。有远见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有机会受委屈,只要不是被故意打击,其实是很难得、很宝贵的经历。
  孟子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致意思是,对生活中的坎坷有所感悟,磨练性格,可增加许多原来不具备的能力。虽然此话是对成人而言,但如将“坎坷”与“磨练”缩小到游戏中或生活中所受的 “委屈”,对孩子也就一样适用了。家长大可不必为孩子游戏中鸡毛蒜皮之类的争端而耿耿于怀,甚至全家出动,包庇助威。那样不但无益,反可助长孩子的逞强性格和霸道作风,十分有害。
  
  (编辑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