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梦想,让老人不老
作者:章睿齐
离退休老人易产生失落感,衰老快,其关键是生活空虚所致。其实,离退休以后的生活,犹如进入人生的一个阶段。这时,每个人应该重新确定一下自己人生的位置,找一个新的生活目标,老人也可以有梦想。
梦想是进取的目标,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一种深深的企盼。一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老人,生长在洛杉矶,从小就充满了梦想,15岁那年,他把他一生想干的事情列了一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着: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参观全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在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后,约翰·戈达德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06个目标。梦想真是让平凡的生活充满了神奇。这位美国老人的事迹,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使人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有了梦想,森林才那么青翠,山峰才那么俊秀,河流才那么清澈,蓝天才那么蔚蓝。也许,一个人可以失败,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独和不幸,但一个人不可以失去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鸟失去了双翼,船失去了双桨。正因为有了梦想,很多老年人的步伐才那样坚实有力,前面的道路才格外宽广。有的老人爱好写作,发表文章或出书是他的梦;有的老人迷恋京剧,有机会上台“过把瘾”是他的梦;有的老人喜欢旅游,游览名胜古迹是他的梦……
确实,在老年群体中,由于他们的社会定位以及个人性格和生活态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守旧的传统型老人,他们过着古板、单调的老年生活,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吃的用的能凑合就行了,很少与外界交往;另一类是积极乐观型老人,这些老人离退休后,能很快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心胸豁达,性格开朗,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能适应时代潮流。这些人因为有梦想有宏图,常常顾不上考虑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甚至忘记自身的病痛。能继续发挥余热的,可以聘任到一些合适部门继续工作,即使当当“顾问”,也可乐在其中。有自己爱好的,养养花,唱唱戏,也可各得其乐。平时没有什么爱好的,不妨从头学起,试试培养一些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爱好,既充实生活又陶冶情操;有能力的老人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著书立说,受益来者,也未尝不可。总之,离退休老人要学会给自己找事做。有事可做,有一些紧张感,才不至于感到空虚和失落。日常生活中,离退休人员群体不是出现有“60岁的大学生”吗?还有的担当起机关、工厂或商业部门的保安员,红袖章戴在臂上,好威风呢。保持精神世界的充实,不忘人生的信念和追求,生活有一定的节奏感和紧张感,这样,离退休人员就不至于到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产生失落、空虚和孤独感,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反而会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活得有滋有味,使生命之树常青。
李羡林先生说得好:“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一个老人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贫穷、孤独和不幸,但他不可以失去梦想。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