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我国器官移植现状面面观

作者:杨先碧




  最近,我国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该《条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希望进一步了解器官移植方面的一些情况。为此,笔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陈实教授和肺移植专家、无锡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获悉器官移植的现状并不乐观。
  
  器官移植可挽救生命
  
  器官移植是当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术过程需各科室、各部门乃至社会的密切配合。因此,进行器官移植的能力和效果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患者的器官有时会发生难以自然愈合的病变,若用目前其他所有疗法都不能治愈,而预计短期内因为器官的病变可能引起患者的死亡,此时,患者就需要移植一个健康的器官。据全球移植中心名录统计,迄今已有70多万名身患不治之症者,通过肾脏、肝脏、心脏等器官移植及骨髓移植等,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其中肾移植存活最长达37年,肝脏移植存活最长达30年。
  我国器官移植工作的起步与国外相比虽然晚了10年,但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我国已开展了国际上所有的临床和实验性器官移植类型。陈实教授说,我国有10多家医院的器官移植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我国肝脏移植手术历史性地突破了2000例,一跃成为世界上的肝移植大国。肾脏移植则更加普遍开展,2001年,全国共实施肾移植5561例次,年移植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器官移植法规,使得我们始终无法在世界器官移植领域获得应有的地位,因此,专家认为,我国器官移植立法迫在眉睫。
  
  人体器官供不应求
  
  人体器官的供不应求现象一直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靠药物维持可以等待但又必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如果把这一数字加上,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数与器官捐献数的比值将拉大到30:1。因而,供体器官的缺口非常大。
  在我国的器官移植领域内,目前的主要问题也是供体器官的来源不足。我国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比较大,尤其是肝脏、肾脏、胰腺、心、肺等关键器官发生病变的患者。目前,我国有大约150万名尿毒症患者,但每年却只有2%的患者能进行肾脏移植手术;有400万名白血病患者在等待骨髓移植,而全国骨髓库的资料才3万份。现在,每年有近3000位患者接受肝移植,而需求者是30多万人。陈静瑜教授说,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自发捐献器官的人很少,而国外在这方面观念则比较进步。他希望《条例》的出台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用法律来规范器官移植
  
  目前,我国的器官分配没有法规来进行协调,这样就导致了该领域出现一些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尸体器官利用率也低,还导致了一些非法的器官交易出现。而不少欧美国家有相应的人体器官移植协调机构和器官分配的网络体系,可按照申请先后、病情轻重以及距离远近等原则,全国统一认可、分配捐献器官。陈实教授说,由于种种原因,《条例》已经讨论了10多年,但是年年都定不下来,业内专家都希望能尽快出台。
  在《条例》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实行器官移植技术准人制受到了器官移植界的关注。陈实教授十分担忧地说,国内目前有几百家医院可行器官移植手术,但从事器官移植的医疗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不少不符合条件的医院也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是非常复杂而前沿的医疗方法,涉及到多个前沿医学领域,而且,手术还涉及到术后的跟踪治疗,是患者一辈子的大事情,一般的医院是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近年来,不少医疗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进行器官移植项目,有一地区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院甚至多达10多家,造成了宝贵的器官资源的浪费,也导致了医疗事故频频发生。
  由于脑死亡患者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希望,可判断为死亡,《条例》则以法规的形式承认脑死亡等于人体死亡的合法性。陈静瑜教授表示,执行脑死亡标准后,捐献者的器官还处于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下,不会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使器官的质量保持在较好的状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采用了这一标准。然而,由于我国国情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老百姓很难在实际过程中接受这一标准。因此,《条例》将同时承认脑死亡和心脏停止跳动两种死亡判断标准。
  
  器官移植的安全问题
  
  陈静瑜教授说,器官移植手术后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排斥和感染,不少患者因此而丧生。由于移植了一个外来的器官,身体出于本能会排斥它。器官排斥现象会导致移植的器官功能下降,器官的寿命缩短,所以患者必须持续的服用数种抗排斥药物来抑制自己的免疫系统,以预防器官排斥现象的发生。如果药物无法控制排斥作用,则植入的器官有时必须取出。而对进行心脏、肺脏、肝脏移植的患者来说,若失去移植的器官将立刻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
  此外,供体器官中可能藏匿着各种病菌、病毒,可能让患者旧病未愈,又添新病。陈静瑜教授举了个例子说,肺移植手术中的供体器官最常携带的是巨细胞病毒,它的特点是患者体内会出现巨大细胞,该病毒主要损伤唾液腺。所有供体器官可能的病毒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艾滋病病毒,它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几十年,即使有较好的和高度灵敏的检测仪器,在艾滋病病毒处于供体器官中的潜伏期时,也查不出来。研究人员还发现狂犬病病毒、西尼罗河病毒、肝炎病毒等也可以通过器官移植而传播。2004年5月,美国阿肯色州一名男子死亡后,他的肺、肾、肝脏等器官供给了另外4名患者。但不久后,这4名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中就有3人死于狂犬病。
  
  人工培育活体器官
  
  陈静瑜教授说,除了直接移植人体器官外,科学家近年来还在尝试人造活体器官和利用转基因动物培养的异种器官,但是这些研究都在尝试中,没有成功的案例。研究人员通过生殖性克隆技术在体外培育出移植所需要的器官,诸如心脏、肾脏、肝脏等,韩国科学家黄武树等人在这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科学家们还希望利用干细胞在患者身体的相关部位再长出一个最“贴己”的器官。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基因工程的各种手段,让转基因动物身上长出一个人体器官来。比如,我国的曹谊林教授曾成功地在裸鼠身上移植成功了人造耳。目前,国外研究比较多的是转基因猪,这是因为猪器官与人体器官大小相似。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培育出可以用于器官移植的转基因猪,其核心技术是去掉了器官移植时会让人体产生排斥作用的基因。
  目前,人造器官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美国生物学家、198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沃尔特·吉尔伯特认为:“用不了50年,人类将能够培育出人体的所有器官。”现在,人造器官已形成数百亿美元的产业,并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人造器官将是21世纪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必将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