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破译“家长兵法”

作者:凡夫唐




  天下父母的心态几乎一模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学上进,品学兼优,但事与愿违,世间偏偏有那么一些“顽劣”的孩子伤透了“望子成龙”的父母的心。
  家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把孩子塑造成有用之材;使用不当,就会伤害孩子,影响孩子一生。在此,介绍几种依循儿童心理进行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供天下父母参考。
  
  第一招:自吹自擂
  
  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偶像,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恋人”。这话没错,在.家庭教育上,父母配合得当,刚柔相济,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雷应成先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可是,12岁的儿子却“顽劣不化”,上五年级了,还没半点自觉学习的习惯。家庭作业如果不用高压手段逼迫,他一个字也不写,课外书买了一大箱子,从没见他翻过一本。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通过观察,雷应成发现孩子主要是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必要的荣誉感。于是,他开始有意识的在儿子面前“卖弄”自己的才华。千方百计引导儿子向他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妻子在孩子面前故意问些刁难的问题,可是,没有一次难住他的。孩子开始对他崇拜起来,有一次好奇地问:“爸,你好厉害!怎么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是谁告诉你的?”雷应成因势利导:“自学得来的呀。你老爸看过的书至少可以装半卡车,你也读这么多书的话,保证比爸爸还厉害呢。小子,有信心吗?”儿子第一次庄重的点头向父亲做出了承诺。渐渐地,他学习兴趣浓了,学习自觉性也增强了。
  孩子好学与否,是由学习兴趣决定的,而家长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仿效的第一参照物。所以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炫耀”自己的才华,实际上是给孩子树立了成功榜样和追崇目标。
  
  第二招:旁敲侧击
  
  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越来越向高素质、复合型的方向发展。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将越来越失去市场。那么,从多个层面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就成了家长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作家陈先生的女儿阿冰上六年级,学习成绩每学期都能保持全优,不必为她是否能顺利升学担心。可问题是,阿冰从小文静清高,对学习以外的事漠不关心,从不参加学习以外的活动,班主任几次想培养她做班干部,都被她拒绝了、陈先生很着急。
  一个夏夜,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本市新闻,电视里出现了副市长的讲话场面。陈先生一看就乐了,原来,这位副市长是他的小学同学。他便借此挑开了话题:“这位副市长和我同学时,一直是当班长的,我当学习委员。现在我才明白,其实当班干部是挺锻炼人的。当班长需要有统揽全局的能力,当学习委员嘛,肯定学习上要出类拔萃,文娱委员要有文艺天赋和较强的活动能力,劳动委员肯定是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当班干部既是为同学服务,也体现了同学对你的尊敬和信任。像我,从小当班干部,走上社会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就比别人强,这对我的创作帮助太大了。”陈先生注意到女儿在认真听他讲,便话锋一转,将了她一军:“冰冰,你的学习成绩比老爸当年还出色,何不也去当当班干部,锻炼锻炼呢?”阿冰脸一红,低下了头。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阿冰郑重其事的宣布,她已报名参加班干部竞选了。陈先生一听大喜,父女俩立刻认真的商量起竞选方案,推敲竞选演说。商量完毕,冰冰问道:“爸,万一我竞选失败了怎么办呢?”陈先生说:“失败了嘛,我们一起总结经验,下学期卷土重来。成功了,我设宴祝贺!”陈先生的许诺把女儿逗笑了。几天后,冰冰回来报告:她竞选成功了,当上了班里的文娱委员。陈先生立刻履行了诺言,一家人走进酒店庆祝冰冰当选。
  家长的正确诱导和鼓励,是孩子信心的重要源泉。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悟性,旁敲侧击点拔有时比直接说教更能使他们“开窍”。
  
  第三招:激将上阵
  
  兵家有“激将法”,这个招式用在家教上也有奇效。
  王志江的儿子王益上初二了。可他成天沉溺于玩电脑、上网,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眼看就要升学考试了,如果连高中也考不上,那就惨了。
  一天,王益又因为泡网吧的事与母亲吵起来。母亲说:“只要你学习赶上去,升学没问题,就买台电脑给你玩。”恰好这时王志江也刚下班到家,听到妻子这句话,补充道:“不但可以买电脑,还要宽带!问题是你有没有本事从我手里把电脑拿走!我估计你是没这个能力!”王益听了父亲的话,涨红了脸,他咬牙说了句:“你们等着瞧吧!”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从那之后,王益就像变了个人,发狠学习了。本来智力不错的他,很快赶了上去,期终考试跃入了前三名。王志江大喜,立刻抱回了一台新电脑奖励儿子。
  孩子的心理不成熟,一旦迷上某一事物,就会忘记别的事,自制力较差。而大人就误以为他们自尊性不强,喜欢唠唠叨叨,大声训斥,效果通常很不如意。有时,采用激将法,刺激他们的自尊潜能,效果会好得多。但是,在采用激将法时要把握好分寸,千万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否则会引发反面效应的。
  
  第四招:成就诱导
  
  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多数都是因为平常学习不认真,作业粗心马虎造成的。父母引导子女学习时,一定要从小处着手,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林芝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晓傅学习成绩一直不如意。原因是晓倩做作业只图快,总是敷衍过关,所有作业从来没有得过“优”;考试也是这样,都是阻心丢了分。为了矫正晓倩这个毛病,林芝与晓倩订了个“条约”:她的各科作业每得5个“优”,奖励10元,得10个奖励20元,连续获10次再奖10元。奖金她自己存进银行,待她读大学时给她个人支配。这样一来,晓倩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第一个星期就拿到了奖励。如今,晓倩已经上初三了,“母女协议”还在延续。晓倩说,“母女协议”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地做事认真的习惯,这肯定会受益一生的。
  林芝“奖励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奖励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将奖金积累,而非消费。在奖励的积累过程中,晓倩获取了成就感,而奖励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她认真学习的习惯不知不觉形成了,好的结果自然就出现了。物质奖励无疑会激发人的上进欲望,适当的物质刺激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有效辅助手段。但很多家长在采用这种手段时,采取的是成果奖励和消费性奖励,而非过程和积累性奖励,结果当然就适得其反了。
  
  第五招:欲抑先扬
  
  何之元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大学副教授,可他的儿子小壮却是个“难剃”的头。为此,学校和家庭都头疼不已,何之元几乎对他失去了信心。
  五年级第二学期,学校召开一次全体家长会,要选一批家长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作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何之元教授自然当仁不让。在起草发言稿的时候,他灵光一闪,觉得找到了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机。在发言中,除了感谢学校老师呕心沥血教育孩子之外,他还特地大谈小壮如何优秀,使小壮好好“露民一次脸”。开完家长会,回到家里,他便万分痛悔地对小壮说:“小壮,爸爸要向你检讨。我总教育你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可今天爸爸自己却在发言中讲了假话我讲了你那么多好话,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如果下次还选我做家长代表发言,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小壮被父亲的一席话说得惭愧得流泪了,当即表示要改正缺点,做个好学生,绝不让爸爸丢脸。从那之后,小壮真的变了,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何教授的这个办法确实新奇,但又切实可行。他引导孩子走上正道的方法,妙就妙在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好强心理,先扬后抑,把难题摆到面前,迫使他无可逃避地面对。而孩子在解决了这道难题时,他的缺陷也不知不觉克服子。当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但是,可以单一反三,在亲友或客人面前如法炮制,亦可收到好的效果。
  (编辑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