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2期
茶·气象·保健
作者:霍寿喜
云雾山中出名茶
早在公元8世纪,陆羽就在他的《茶经》里列举了安徽大别山的太和、潜山、霍山和皖南山区的祁门、太平、歙县等茶叶产地。正是这些地方,出产了像齐山瓜片、黄山毛峰、祁红、屯绿等优质名茶,为一些善饮茶者所津津乐道,百品不厌。
安徽为何盛产名茶?这显然与山区特有的气候条件有关。茶树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普遍的经济树种,它喜温,喜湿,喜阴,喜酸,喜钙;但怕旱,怕涝,怕寒,怕碱。茶树最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有遮阳的山区,而那些色香味皆佳的优质名茶对水分、湿度和光照等气象条件还有特定的要求。因为从植物生理角度上说,茶树叶片能够在散射光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弱光、遮阳的环境,既能促进茶叶内芳香物质的形成,又能抑制产生茶叶涩味的茶多酚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茶叶的品质。
山区多云雾。这些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能够变太阳的直接辐射为散射辐射,使光量减少,强度削弱,适应了茶树喜弱光、耐阴的特性。高山云雾里,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90%左右,茶树叶面蒸腾少,叶内粗纤维也少,加之降水充沛,既有利于茶芽叶形成,又能使芽叶柔嫩,色味俱佳。山区的地形和植被,形成了良好的遮阳环境,使茶园里的太阳直接辐射时间减少,在夏季晴天,直接日照时数可减少2-5小时,从而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例如,优质名茶“祁红”就产于境内90%是山地、茶园海拔一般都不低于300米的安徽祁门县。专家考察还发现,最高品质的“祁红”只产于海拔400米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显著、常年云雾缭绕的山谷地带。由此可见,自古流传的“云雾山中出名茶”的说法是有科学和事实依据的。
贮存茶叶有讲究
茶叶的外形、颜色和内在质量受环境因素制约较大,因而茶叶的保管就显得非常重要。倘若保管较好,茶叶的色泽、香气、味道和形状稳定,保管数月甚至一年的茶叶,喝起来也和刚上市的新茶一样清香可口;如果保管不好,茶叶色泽衰退,品质下降,甚至失去饮用价值,尤其一些珍贵名茶,更加“娇嫩”,保管稍有不慎,就会“面目全非”,令人十分懊丧和惋惜。
影响茶叶色、香、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湿度、温度、光线三个气象因素。
茶叶对湿度的要求非常高,室内空气湿度的日最高值一般都大于70%,而茶叶里的含水量却不能超过5%,所以茶叶一般不能露天存放。与茶叶接触的空气,如果湿度较大,茶叶中的含水量将提高,这就促使茶。十内含物的氧化反应,放出热量,导致茶叶中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又加速化学反应,如此循环,茶叶也随之陈化,叶色变枯,汤色变黄。资料表明,当茶叶含水量达到7%时,存放6个月就会发生颜色变化;当含水量达到9%时,茶叶就会出现霉气;含水量超过12%时,则霉菌孳生,有可能出现茶叶粘结成块现象,这就完全不能饮用了。
从温度条件考虑,茶叶宜低温保存,因为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茶叶易吸水变质。实验表明,在0~5℃的环境下,茶叶能较长时间保持原来的色泽和香味;10℃左右,茶叶就会发生小的质变;温度达到15℃时,茶叶色泽就不稳定,常常看起来是绿色,泡水后就变成黄色了,并且伴有陈气。
光线对茶叶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茶叶最适合在无光的环境下保存。有光的时候,特别是在直射光下,不仅色泽变化较快,也加速了陈化变质,使茶叶出现不应有的“日晒味”。一些高档绿茶对光线尤其敏感,稍不注意,绿茶就变成了“黄茶”。
综合上述,茶叶保存的最佳气象环境是5℃以下,无光,绝对干燥。为了尽可能地接近这个最佳环境,家庭贮存茶叶时,可以把茶叶装在纸袋里,再套上几层塑料袋,系紧袋口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也可以用瓶、罐等容器贮存茶叶,但存放时,一定要在容器底层放人用布袋装好的干木炭或干石灰等“干燥剂”,如果存放时间较长,容器盖口最好用蜡封严。
喝出更多健康
茶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天然的保健品。中医认为,茶是“万病之药”,具有“上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二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惰、轻身、明日。”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茶叶具有防癌抗癌、抗衰延年、放射保护、利尿解毒和益于心血管等保健作用。
不过,饮茶并非越多越好,也要讲究科学性。一方面,有些病人(如胃病、失眠和发热患者)是不宜饮茶的;另一方面,饮茶也是有禁忌的,如空腹饮茶、饮隔夜茶;都不利于健康,茶水也不宜太浓、太烫。除此以外,气象保健学家研究认为,喝茶若想喝出更多的健康,还必须依据四季气候变化和人体生理代谢的适应性,不断调整,合理饮用,充分考虑茶叶本身具有的寒热、温凉等性味功能的差异,从而按时序更迭,选茗品饮,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
春季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身体也处于舒畅发放之际,但由于刚经历一个漫长的冬季,人的生理机能还有一个适应阶段,所以较易出现“春困”现象,古人说的“春眠不觉晓”,就是春困的反映。此时,饮用花茶,可以帮助散发积郁在人体内的寒气,令人大脑清醒、五内通畅,从而有益于消除春困,提高工作效率,焕发精神,当然,消除春困不能仅凭喝茶,还要在衣食住行多方面遵循春季的养生规律,否则可能在经历暂时的兴奋后,更加困倦。
烈日炎炎的夏季,人们稍事活动就会大汗淋漓。虽然各种冷饮和水果此时备受青睐,但茶水也不应被冷落,可选用绿茶,不仅解渴消暑,而且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科学分析表明,茶叶的含钾量特别大,占其干重的1.5%左右,绿茶中还富含氨基酸、维生素。所以,夏日外出回家后的首选饮品是温度适宜的茶水(尤其是老人和儿童)。为了达到“温度适宜”,可预先将沸开水凉至80℃左右,这样泡出的茶水不仅不烫,而且还保持了茶叶的“原汁原味”和各种营养成分。
秋天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此时不冷不热,而且多晴天,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不过,秋季也是人体健康的“多事之季”,对健康最为不利的气象要素是空气湿度。秋天的空气特别干燥,“燥气当令”,常常使人口干唇裂,痛苦不堪,对人体的肺部最为不利,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秋季最适宜饮青茶。青茶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不寒不热,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益于消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
冬季天气寒冷,食物应倾向于温性,喝茶也不例外。冬季品茗,以红茶为上品。红茶性味甘是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补益养阳,生热暖体,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冬季气候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大气层常有逆温现象,因而空气污染较严重。而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能吸收某些放射性物质,故茶叶又被誉为“原子时代的饮料”。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冬季,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应该经常喝茶,从而减轻污浊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编辑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