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善待自己的听力
作者:卜行宽
您知道吗?听力如同人的呼吸一样重要。听觉是人与人相互沟通、人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维护正常听觉有着更迫切的要求。然而,由于噪声污染、滥用耳毒性药物、一些感染性疾病和中耳炎等尚未得到很好的控制、遗传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听力减退的患病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1985年全世界听力残疾人数为4200万,1995年增加为1.2亿,2001年增加到了2.5亿。在16年中竟增长了6倍。耳聋和听力减退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但严重阻碍儿童言语发育、认知和教育,也给成年人和逐年增多的老年人的与人交往带来严重影响。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成年人听力损失位居所有可造成全世界负担的疾病的前20位之内,而在我国所属的西太平洋地区,列于前10位。这些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我国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当时听力语言残疾约1770万人,占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约5164万人)的34.3%,为各类残疾之首。在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在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发展速度非常快。1999年由民政部、卫生部、教育部和残联等10个部委(会)联合发文确定,自2000年起,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爱耳日”活动对提高全民防聋意识、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哪些原因可导致听力损失
凡外耳和中耳病变,声波不能正常传人内耳者,称为传音性听力损失。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或后天畸形(耳道闭锁)、耵聍完全堵塞、外伤性鼓膜穿孔或听骨链中断、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
凡内耳或听神经系统病变,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聋(遗传因素或宫内感染致内耳发育不全)、早产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窒息或严重黄疸、急性感染性疾病(脑膜炎、脑炎、腮腺炎等)、耳毒性药物中毒(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小诺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噪声(工业、交通、娱乐)、人口老龄化、突发性聋等。
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表明,归因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约63%,传音性听力损失约14%,其他听力损失约6%,原因不详的听力损失约17%。
早期听力减退有哪些表现
成人:①常听不清他人说话,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说话更难听清。②接电话困难。③常把电视机或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得过大,使他人受不了。
婴幼儿:①新生儿对突发的大声无惊跳或眨眼反射。②3-6个月婴儿在有声音时并不停止哭闹或活动。③9-12个月婴儿的头仍不会转向说话者。④2岁仍不会讲两个字的短句。
患有听力减退的人该怎么办
原则:早期发现,正规就医,明确诊断,科学处理。
传音性听力损失:因主要是声波传人障碍,大多数可行手术来恢复,如外耳闭锁成形术、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镫骨手术等。对不能或不愿手术者,可使用助听器。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由于内耳及听觉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解开这一迷路之谜。又由于血一迷路屏障的影响,全身应用某些药物不能到达耳蜗,而包埋在颞骨之中的内耳使局部用药也非常困难。因此,如何处理好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世界难题,绝非虚假广告所吹嘘得那么容易。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该领域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处理技术在不断更新,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已经可以使聋人回到有声世界,面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束手无策的时代不但已经过去,而且可以预计在未来的20年内将有新的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世界难题将不再是遥遥无期的了。
就当代医学水平而言,除部分突发性聋经及时治疗可望恢复外,其余迄今尚无特效药物可用。目前流行的“纯中药”、“祖传秘方”、“神经生长因子”、针灸等治疗方法尚缺乏科学依据,经不起实践检验,不宜采用。尤其是婴幼儿更需注意,家长若迷信于打针、吃药,不但钱财被蒙骗,更重要的是耽误了言语发育期。科学研究表明,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进入言语发育期,到3岁便基本完成。因此,对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必须早期干预。大量事实证明,在婴儿6个月内干预和以后才干预,其效果完全不一样。前者经过科学的康复手段可使聋儿能听会说,近似于正常人。
什么是听力康复
听力康复是对临床医学无法治愈的耳聋患者,通过选配助听装置并进行听觉一言语训练,使其回归到主流社会的一门科学。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听力康复的重要工具,听觉一言语训练是听力康复的重要内涵。根据我国国情,听力康复可有多种模式,应鼓励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高级电声放大装置,其形式有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和全耳道式之分,其电路有模拟、半数字(可编程)和全数字之分。助听器必须在医生检查后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正规地选配,不可在商店随意购买。
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插入到内耳的特殊声一电装置,由体外和体内两部分组成。外界声信号通过体外的特殊编码装置传人由显微手术植入体内的接受一刺激器,通过微电极放电(代替损坏了的毛细胞)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人工耳蜗适用于用助听器后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聋患者,尤其是语后聋和3~5岁以下的语前聋患者。我国自1996年开展“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已行1500多例。成功的植入人工耳蜗和康复训练改变了患者的一生,取得了极好效果。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至少5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要在2010年以前减少可预防的听力损失所造成负担的一半的战略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努力做到:①大力加强公众防聋意识,使得“善待听力”成为人人关注的事情。②注意全身健康,接受计划免疫,积极防治急性感染性疾病和全身疾病。③合理用药,切勿滥用抗生素,尤其是耳毒性抗生素。④及时治疗各种中耳炎。⑤加强治理噪声污染和防噪声措施。⑥进行婚育的遗传咨询,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⑦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每个新生儿都应在出院前接受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需在29天或42天左右接受“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应在3个月内进入听力损失的诊断程序;应在6个月内明确诊断并对确诊者进行干预。凡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儿童期永久性听力损伤家族史、孕母宫内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听力损伤相关的综合征、头颅外伤、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和家长怀疑孩子有听力减退者等),即使筛查通过,仍应跟踪随访听力至3岁。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