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作者:田淑琴




  有些家长平时喜欢数落孩子,而且还随便给孩子下结论。比如,孩子考试得了个不理想的分数,家长一急就信口开河:“你就是笨,连这样的题目都做错。”又比如,孩子做家务,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长心疼碗就开始喋喋不休:“连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说将来还能做什么大事,我看是没希望了。”其实,考不好与头脑笨不见得有必然联系,因摔破碗而被认定将来成不了大事压根儿就是小题大做。家长这样做,嘴上是痛快了,但可能给孩子带来十分消极的后果。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被贴上标签时,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由此推之,当一个孩子老被家长说成笨孩子,他是不是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呢?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样骂他,只是“激将法”,是想他变得好一点而已。这样的观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标签效应”中,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也可能由于觉得不公平而产生与所贴标签内容方向相反的行动,也就是说,“激将法”是可行的,但是,要负面的、消极的标签产生正面的效应需两个条件:一是被贴标签者能够理解所贴标签是不是客观、公正。二是被贴标签者的独立性要比较强。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其年龄越小,对家长的说法越易于认同,也就是他并不容易分辨家长说的是不是客观、公正,同时,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其独立性是有限的,即使觉得家长不公平,也不容易产生“你说我不成,我就做得更好给你看”的想法。家长不可轻易对孩子下结论,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因为这样轻则会影响亲子关系,严重的还可能促使孩子向消极方面发展。
  (编辑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