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面对性侵犯

作者:德 和




  没有人不期盼自己的孩子顺利成长,可毕竟还有些家庭因为孩子遭受性侵犯正承受着不幸。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在全国报刊和网站中公开报道,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儿童性侵犯案件就达几十起。这类事件,对遭受创伤的孩子,对遭遇不幸的家庭而言,都是一场天塌地陷般的灾难。防止和减少这类恶性事件,有待于全社会的努力;帮助遭此灾难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影,同样是社会问题,但更是做家长的必须面对的首当其冲的问题。笔者以为,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不要把心中的无助与绝望流露出来。有的家长在事件发生后,感到极度悲愤与无助,总觉得即使将犯罪行为人依法处理,对遭此凌辱的孩子还是于事无补。于是不自觉地流露出自责、后悔、悲愤、无助的情绪。其实,对孩子而言,在被侵犯的事件前后,他或她都一直在承受孤独与无助的折磨,事件发生后,最渴望的是来自家长的关怀和抚慰。家长如流露太多的无助与绝望,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负面暗示:事件已发生,再也无法弥补:
  (2)让孩子明白,在整个事件中,孩子是无辜的,因而也是无愧的。一般来说,对儿童实施性侵犯的人多以“说出去杀你全家”或“说出去会开除你”之类的话威吓孩子,让孩子潜意识中有一种被侵犯是一种耻辱认识。就像成人世界的强奸事件,部分被强奸者囿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辈子都深以为耻,其实,这是要不得的。在这类问题发生之后,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放下这种“羞耻感”,挺起腰杆做人。
  (3)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发生这种事件,孩子承受的心理痛苦远大于生理上的痛苦。有专家指出,孩子受到性侵犯可能会有创伤反应,比如情绪不稳定、自暴自弃、恐惧、压抑等,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一定的过激行为来逃避现实、躲避压力,此时只有“爱”才是一剂有效的良方——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都会为你遮风挡雨。
  (4)采取行动,让孩子换个全新的环境。这种事件发生后,家长、孩子都面临着一种隐私被曝光的压力。如果家长和孩子不能同样具有充分的勇气,那就应该考虑尽最大可能换个环境,这是躲避“可畏人言”的捷径。然而,“换个环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时必须要承受家长换工作、搬家、孩子转学等损失,但相比于孩子心理的压抑与痛苦,则不妨一搏。有句古话说的是“不破不立”,如果做家长的以实际行动为孩子打开一片新天地,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5)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无论家长多么体贴,在对孩子的心理疏导上毕竟不是专家。在遇到这种突发、恶性事件之后,一位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因此,当灾难发生之后,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唉声叹气。如何把孩子的心理伤害降到最低是最重要、最明智之举。正因此,做家长的,要在灾难之后的关键时刻,给孩子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惟有如此,才会去除孩子心理的阴霾,使之微笑着走好今后漫长的人生路。
  (编辑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