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期
疫苗
作者:赵 铠
病毒疫苗的防病作用
疫苗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人是传染源又无动物宿主的一些传染病,例如天花、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其防病灭病作用更为显著。建国前,天花流行猖獗,每年因患天花死亡的人数以万计。建国后遵循“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大力推行普遍种痘运动,迅速控制了天花流行,至1962年在全国范围内根除了天花。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对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6种疾病开始实行计划免疫,有效地降低了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麻疹的发病率由1978年的250/10万大幅度地下降至1998年的4.5/10万。为消灭脊髓灰质炎,除开展常规免疫外,1993年开始实行每年2次的强化免疫活动,因此,1995年至今已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的病例。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区,在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高达10%。1986年开始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1992年起对新生儿实施普遍免疫接种并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在免疫接种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下降至1%,北京市、上海市等已降低至0.5%。
病毒疫苗的开发历程
建国前,我国生产的病毒疫苗只有牛痘苗和羊脑狂犬病疫苗2种。建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预防用病毒疫苗获得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相继研究开发了乙型脑炎鼠脑疫苗、黄热病活疫苗、斑疹伤寒疫苗和流感活疫苗等。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相继研究开发了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麻疹活疫苗。一些动物培养的疫苗,如牛痘苗、鼠脑乙型脑炎疫苗和羊脑狂犬病疫苗亦改进为细胞培养疫苗。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病毒疫苗研究开发有了很大进展。如研究开发了血源乙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出血热疫苗、风疹活疫苗、腮腺炎活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和轮状病毒弱毒疫苗等。其中,甲肝活疫苗、乙脑活疫苗、出血热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等,均具有我国特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和流感疫苗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已改进为精制疫苗,并开发了纯化的甲肝灭活疫苗。目前,我国用于病毒性疾病预防的疫苗,从品种上看,除个别国家使用的腺病毒疫苗外,国际上有的我们已都能生产,满足了防病需要,但新疫苗的研究开发尚有差距。
病毒减毒与活疫苗
当前使用的病毒疫苗多数是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等活疫苗以及近些年来研究开发的甲型肝炎活疫苗。活疫苗具有许多优点,如接种疫苗后,减毒病毒在受种者机体内增殖引起亚临床感染(轻微感染,不致病——编者注),可产生与自然感染相同的免疫反应,即同时获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基础免疫只需注射1剂,获得的免疫力较持久。由于采用人二倍体细胞或经检测证明无特殊病原的动物组织原代细胞培养病毒,活疫苗中污染外源因子的可能性已经排除,使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保证。随着基因重组技术及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除了将病毒减毒外,还可采用其他途径来开发活疫苗。如:传代培养减毒、冷适应减毒、动物源弱毒病毒、基因重配病毒、病毒毒力基因缺失、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等。
灭活疫苗的纯化
传统的灭活疫苗是将疫苗液中的病毒杀死制成。疫苗液中除含有灭活的病毒颗粒外,还含有细胞成分和培养病毒时加入的牛血清等蛋白类物质,多次接种疫苗人体易发生过敏反应。至20世纪80年代,超过滤、区带离心和柱层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规模制备纯化疫苗成为可能。
我国开发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亦是纯化疫苗。收获的病毒液经聚乙二醇沉淀、氯仿萃取、柱层析和超滤浓缩,获得纯化的甲肝病毒疫苗。目前,国内生产的流感灭活疫苗和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亦已改进为纯化疫苗。(待续)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