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疫苗
作者:赵 铠
某些疫苗,如分离提取病原体具免疫功能的蛋白,或利用DNA重组技术使重组体表达这类蛋白,或多肽,或合成肽制成的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是病毒的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
乙型肝炎感染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诱生的表面抗原抗体可以抵抗乙肝病毒的感染。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浆中分离提取乙肝表面抗原制成疫苗,是第一个病毒亚单位疫苗。随重组DNA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临床观察证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其他乙肝疫苗。
流感病毒含HA(血凝素)和NA(神经氨酸酶)两种表面抗原,尤其是HA与流感发病和流行密切相关。裂解病毒,分离提取HA和NA可制成亚单位疫苗,英国等国已批准在儿童中使用流感HA亚单位疫苗。目前,国际上已进入临床观察和运用的亚单位疫苗有:巨细胞病毒(糖蛋白),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人乳头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艾滋病疫苗等。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肌内直接注射DNA能获得表达的蛋白产物,将携带流感病毒核心蛋白编码的质粒注入小鼠肌肉,产生了对流感病毒的保护,从而开辟了疫苗学的一个崭新领域。当前在进行实验研究的有巨细胞病毒、登革热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核酸疫苗。其中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核酸疫苗已进入临床观察。
核酸疫苗是由来源于病原体的一个抗原编码基因和作为载体的质粒DNA组成。目前正围绕疫苗制备和免疫接种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核酸疫苗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人们关注的问题。如接种后是否产生抗DNA抗体?是否与细胞整合引起插入突变?在体内持续表达是否引起异常免疫反应?已有的动物实验,尚未发现以上现象。鉴于预防用疫苗的免疫接种对象是数以千万计的健康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在安全性上须有可靠保证。当治疗性核酸疫苗和兽用预防性核酸疫苗得到确认后,儿童用预防性核酸疫苗才可能用于免疫接种。
不同人群可用的疫苗
1979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全球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即对儿童实施4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和百白破联合制剂)的免疫接种以预防上述脊髓灰质炎等6种传染病,称扩大免疫规划(EPl)。EPI被视为普及儿童免疫的同义语,使用的疫苗亦统称为儿童疫苗,疫苗研究开发的重点亦是针对儿童可感染的一些传染病。随着一些新传染病的出现,以及对一些传染病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危害的认识,在未来的10年,除研究开发新的儿童疫苗外,还需发展青少年、成人、老年人和旅行者使用的疫苗。
199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联合召集的儿童疫苗规划顾问组会议,提出了未来15年不同年龄组人群可使用的疫苗名单。
进入21世纪之后,在儿童用疫苗中,将包括预防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乙肝、甲肝、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等病毒病的疫苗。为减少接种针次,将使用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联合疫苗,乙肝和甲肝疫苗亦将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有引起与疫苗相关病例的可能,在全球尚未根除脊髓灰质炎期间将开发和使用新的灭活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疫苗已在研发中,国外开发的纯化F蛋白亚单位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接种儿童、育龄妇女和60岁以上老人后证明安全有效,有可能用于高危儿童以及通过对母亲的免疫以保护婴儿。
青少年和成人用疫苗大致类同。鉴于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易患某些性传播疾病,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疫苗,如:单纯疱疹病毒、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和艾滋病疫苗等将列入免疫接种。由于新生儿先天性感染巨细胞病毒的绝大多数幸存者会患有进行性耳聋和智力迟钝,故将对育龄期妇女接种巨细胞病毒疫苗;预防EB病毒感染的疫苗亦列入了青少年用疫苗中。老年人用疫苗中含有流感、带状疱疹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是造成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有三价灭活疫苗,为适用于老年人需进一步改进或开发基因重配疫苗,当流行株发生变异时才可能及时提供有效疫苗。老年人带状疱疹是体内潜伏的病毒再激活引起的,需研究现有的水痘疫苗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剂量范围和观察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可否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旅行者用疫苗,将包括肠道感染的甲肝和戊肝,经虫媒传播的登革热和乙型脑炎,以及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疫苗。
艾滋病疫苗的进展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许多研究者认为有效的免疫需接种两种疫苗,以核酸疫苗初免,其他类型疫苗做加强;或重组活载体疫苗初免,以亚单位疫苗做加强。这个初次一加强的免疫方案,临床研究正在计划或已在进行中。如获得满意的临床观察结果,艾滋病疫苗亦将用于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
(完)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