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春天,和风筝一起飞上天
作者:邓绍彬
我国古代称放风筝为放鸢。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见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其实,放风筝不仅是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而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早在南宋时就有了“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的说法。《燕京岁时记》里还有“放风筝,最能清目”的记载。
春季放风筝还是一项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寒冬腊月,人们久居室内,气血郁积,春季到室外放风筝,可以呼吸到负离子含量高的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放飞风筝,牵一线而动全身,放线收线,前倾后仰,时跑时行,时急时缓,动静结合,张弛相间,手脑眼协调并用,活动周身关节,是一项很好的全身运动。花开日暖的春季,“阳气生,发”,到户外放放风筝,可以使自身的“春气生发有序,阳气增长有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放风筝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获得消淤除热、祛病强身的功效。同时,放风筝时,昂首翘望,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飞行,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
放风筝,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放出精彩,超然自逸于生机勃勃的天地之间,大脑思维高度集中,内心世界的杂念随之烟消云散。什么烦恼忧郁、悲伤苦闷,一起随飞扬的风筝飘向蔚蓝的天空,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满足和愉快。
放风筝,老少皆宜、简便易行、省钱、无污染,目前在国外已有风筝医院、“风筝康复疗法”等等,在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忧郁、食欲不振、高血脂、高血压、少儿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方面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了海内外的大批游人,风筝比赛还被列入国际化的大型体育项目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外伤和交通事故。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