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一言难尽说“红包”
作者:潘丽东等
套近乎,请客、送礼、送红包……希望医生重视自己,多关心一下自己,看病时多费点心。我并不赞同表哥的行为。我认为,送不送红包完全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人不信任、不尊重的人才需要通过送红包来获得心理的安慰。我要提醒那些多愁善感的人们,看病不要送红包,这是对医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尊重,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如果你心存感激,也没有必要送虹包,一束鲜花、一封感谢信完全能表达你对医生的感激之情和崇高敬意。
王玉宝:
随大流,差点坏大事
几年前,我的孩子被查出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要住院做介入消融治疗。病人还没住进医院,头脑就被许多人灌输:看病要找人,要送红包,还有人很郑重的告诉我要送多少钱,钱少了人家还看不上……不少人说完还摇摇头:真黑啊!我有点搞不懂,这些人是随大流的好心提醒,还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鲜活”忠告?我问他们为何要送红包,回答几乎是清一色的:“这是规矩。”
听人劝不吃亏。孩子住进医院后,我备好红包悄悄地送给主治医生,可他坚决不要,左推右挡几乎要翻脸了。医生说:“我收了钱,心会不安,手术会做不好。你们若不信任我们,可以换一家医院。”我只好作罢。医生没拿我们红包,可他刘我们与对其他病人是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负责.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真实.那么温暖人心。
说实在的,我们当时送红包的原因就是听人“教育”的,以为情况就是如此,是所谓的随大流:然而,往往事情坏就坏在随大流,把不正常的当作正常的了。从表面上看,送红包是花钱买放心,实质上是反映了社会群体信任意识的下降,正常秩序被破坏,以金钱、利益来建立和确保信任、理解、支持、宽容、感激之情,这是相当危险和有害的。人云亦云是片面的,有时会以讹传讹而搅乱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不管什么原因去给医生送红包,都是一种变相的腐蚀、陷害医生的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医疗不正之风:我建议人们,做事千万不能随大流,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
黄河浪:
感恩不需要送红包
年前,笔者的一位朋友囚车祸致颅内大出血.幸亏医生医术高明,尽心尽责,费尽心力才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出于感激,他包了一个大红包送给他的救命恩人——医生,医生在盛情唯却的情况下,收下红包后如数上交给医院领导。在医院领导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下,朋友才收回被退回的红包。欣慰之余,这位朋友特地买了一挂“大地红”的喜炮,制作了一面精致的锦旗,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并送到了医院,以表谢意,此举得到了医院领导和医生的一致赞赏和认同。
如今,人们在惯性思维的驱动下,在物欲如狂的理念引导下,总是执着的认为,在求医看病时只要送红包,定能及时去疾:其实不然。要知道,医有医方,院有院规。要看到,作为医生,总体来讲都还是恪守职业精神、坚守职业操守的。他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正直、善良、正义的化身,更是健康的代言人。因此,医生应当无条件的拒收红包,不管患者是出自真心还是被逼无奈,这是使命,也是要求,这是一个称职的白衣天使应该做到的。
对于患者而言,医生妙手回春,固然喜悦。但是,就病理而言,并非所有的疾患都能手到病去、药到病除,回天乏术的病例依旧存在,这与医生是否收受红包无关,患者应该理智面对。
惟有医生拒绝红包,医患双方才能彼此信任,彼此合作,真诚交流,坦诚沟通,这样才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医生的良心和公德心才不会受到质疑和谴责。作为患者,且不论经济条件如何,倘若真的对医生想感恩、要怀德、表真情、达心意,倒不妨学习我朋友的感恩方式,岂不圆满、岂不文明、岂不豁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