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如何学会战胜自我

作者:张理义 徐志熊




  日本的森田正马博士这样说过:“只有经历过各种逆境、烦恼和困难的人,才会在思想上产生转机。那些对生死问题、人生问题未曾作过深入思考的人,是不可能产生转机的。当你深入思考到这一步,虽说与人的素质有关,然而即便素质再好,若没有深刻地感受过痛苦,也仍然体验不到心机一转的心境。”
  无论学问还是事业,以及其他的任何领域,那些能最终获得成功,成为一流人物的人决不是从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其中大多数人都遇到过巨大的困难,遭受过严重的挫折,而且主动积极地战胜了它们。当我们在评价取得成功的人的时候,却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结果。而我们必须学习的,是他们获得成功之前的那段艰辛的历程。
  日本明治时期 (1868~1912)的大文豪森鸥外,本职为陆军军医。由于努力和勤奋,他作为一个军医来讲,也算谋得相当的高位。年轻的鸥外对本职工作自然是勤恳踏实、尽心尽力,而且晚上还尽量减少睡眠时间。平时,他把业余时间用于研究和撰稿一类的文学活动。诚然,他确有文学才华,但由于他的努力,才能以文学家的地位闻名于世而不是现职的军医。
  但是,由于他的这一声望,招来了周围人的中伤、嫉恨。听说鸥外原居东京近卫师团军医部长的要职,后不得不将他调离,任小仓第十二师团的军医部长。这就是所谓左迁。当时,鸥外年仅38岁。若是一般人,横遭如此屈辱定会自暴自弃,借酒发泄,或向周围人倾吐内心的不平和不满。退一步讲,若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个人才出众的优秀分子,则越发会感到如若堕入绝望的深渊——哀叹以前为自己铺筑的这条成功、发迹之路至此被切断了,前途也被断送了。
  但是,鸥外一如既往,不为世俗所左右。他一边忍受着周围人那种嘲笑的目光,一边毅然决然地更加奋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挫折视为前进的动力。他在这段境遇不佳时期的学习,竟为他日后创作出一部部确立其大文豪声望的杰作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他创作的原动力。
  倘若没有境遇不佳的小仓时代,鸥外的文学恐怕不会具有如此触动人心灵深处的巨大魅力吧。也许至多落得这样一个评价:文学之于鸥外,不过是一个优秀军医的业余爱好罢了。
  提起文豪,俄国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年轻时代,也曾有过面临严重危机的经历。他是因为涉嫌政治运动而被宣判死刑的。临刑那天,就在他即将被处决前的一刹那,突然被恩赦。死刑虽免了,但他在以后的数年间,被押至西伯利亚流放。
  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来讲,面临即将被处死的这一亲身经历,以及其后长达数年的流放生活,这绝不是一般的挫折,在如此重大的打击下,即便精神不失常,也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但是,他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在心中不断深化自己的亲身体验,并将其提至哲学的高度。其后如众所周知,创作出许多世界一流的名作。
  无论森鸥外也好,陀斯妥耶夫斯基也好,或许他们在文学上天赋很高,的确是一些了不起的天才,但他们同我们许多人一样,毫无差别。因此,他们当然也会遇上这样的事,即面对使自己遭受灾难的困境产生绝望,对一切心灰意冷,甚至听之任之,不图振兴。但是,关键在于:他们并没有被这样严重的状况所左右、所束缚,而是努力地从中寻找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付诸行动。即将挫折、人生的危机看作是促进自己奋发的动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改变逆境,改变人生。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平常人所借鉴的吗?
  解放军常州第一0二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519)8108568(8:00~22:00)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