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严防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
作者:杨先碧
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动物
上海农业科学院的刘惠莉博士表示,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动物,比如曾经夺去了数百万人性命的天花、鼠疫、霍乱,都是从动物传播到人的。现代研究初步表明,目前有100多种动物疾病可以传染给人类,但真正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疾病有10余种,比如口蹄疫、艾滋病、疯牛病、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炭疽等。烈性传染病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伤痛,也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
鼠疫是历史记载中最令人恐怖的传染病,在历史上曾多次爆发,最有名的是1347年的那次席卷整个欧洲的鼠疫。据文献记载,此次鼠疫造成2500万欧洲人死亡,其中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英国的伦敦死亡人数都在10万以上。
2004年,大约有310万人因感染艾滋病而死亡,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单单在2006年1年,对艾滋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费用大约需要150亿美元。关于艾滋病的起源,科学家认为是黑猩猩通过捕食红冠白脸猴和大斑鼻猴而分别感染了这两种猴的免疫缺陷病毒,人类也许在猎食黑猩猩的过程中感染了这些病毒,最终演化成了全球流行的艾滋病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结果显示,禽流感可以让感染该病毒的禽类百分之百死亡,如果人类感染该病毒,则会有50%以上难逃死亡的厄运。早在1997年,禽流感就曾肆虐过我国香港地区,导致18人感染,6人死亡。2003年以来,禽流感再次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包括欧洲的荷兰、土耳其、罗马尼亚、乌克兰、俄罗斯等,而东南亚地区的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则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重灾区,100多人感染,60多人死亡。在我国也时有禽流感疫情的发生,最近,非洲也首次出现了禽流感疫情。
防止动物疾病跨区域传播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是一个整体,某地爆发疾病,可能全球的人和动物都会成为受害者。要防止区域性动物疾病跨区域传播,除了借助有效的治疗手段外,还必需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综合治理,监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2004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签署一项合作协议,以加强在控制动物疾病跨境传播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粮农组织和动物卫生组织决定建立信息和预警机制,并进一步明确分工:动物卫生组织负责整理各国提供的信息,并在国际牲畜贸易方面建立安全标准;粮农组织负责向各国推广良好的农牧业生产经验,并在疾病监控领域提供帮助。两个组织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传播信息并促使各国加强合作对控制动物疾病蔓延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防止动物疾病跨界传播或传染给人类。
目前,美国已建立起由多个联邦政府机构参与的野生动物疾病监测体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正在积极努力地对人类和动物疾病进行综合监测。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也建立了专门对野生动物疾病进行监测的系统。在经过“非典”灾难之后,我国一些省份也陆续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多发区域、候鸟迁徙通道、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等地建立了重要疫源、疫病监测站点,构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防止外来动物疾病的传人。
加强对动物疾病的实验研究
为厂防止动物疾病的传播,对新兴动物传染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还需要加强。动物疾病的病原体要想跨越物种界限,成为人群中的流行病,不仅本身需要有传染性,还要具备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播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科学家目前对类似过程的分子机理知之甚少,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全球相关科研能力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
目前,我国从事动物疾病实验研究的主要是各地的农业大学和农业科学院。比如,上海农业科学院在口蹄疫的研究中成绩显著,他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例口蹄疫多肽类疫苗。设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是我国研究禽流感的权威机构,他们研制成功了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和重组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新型疫苗能够彻底切断高致病性禽流感通过水禽向家禽、哺乳动物和人类传播的传播链。在我国开展研究之前,世界上还尚未成功进行水禽的禽流感疫苗试验。刘惠莉博士介绍说,目前我国在动物疾病研究方面成果很多,与国际领先技术差距较小,但是我国的研究成果转化率却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药物与动物病毒不断“赛跑”
科学家通过包括动物实验在内的种种方法研制出来的药物不仅是人类健康的福音,也可能是人类健康的噩梦。人类对药物的使用不但可能帮助病毒家族淘汰了那些较弱的群体,而且给那些强势病毒,一个更加宽松的生存空间。更加令人恐怖的是,药物的大量使用,可能加速病毒的基因突变,病毒在动物体内的自然变异过程可能需要几万年,然而,药物的使用可能让这个过程缩短到几百年,甚至是几十年。
来自美国、中国、印尼、泰国和越南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研小组在2005年7月份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由于药物的作用,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在鸭子体内出现了变异,新品种禽流感病毒对鸭子的感染力变小了,而对人类和其他鸟类的杀伤力却没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研究中心的梁新利博士表示,药物的开发和病毒的突变一直在“赛跑”,到最后不知道药物胜利,还是病毒胜利。这是人类最大的隐忧之一,但愿是药物取得最后的胜利。更多的科学家认为,药物和病毒进行着一场永远也不会结束的“赛跑”。
关键是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目前,禽流感还没有变异成在人与人间传染的病毒。但是,禽流感病毒一旦变异为人类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预测全球将有200万到5000万人死亡。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是预防各种疾病。
在各种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梁新利博士认为,人畜共患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动物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变迁使得很多病原体发生变异,并促进其快速传播,多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迅速异化,并加快向人类传播,从而导致许多新的烈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预防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生产抗病毒药物。猪链球菌病疫情发生后,农业部组织专家联合攻关,确诊疫情为猪链球菌2型感染所致,在确定病原、完成对致病菌鉴定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猪链球菌灭活疫苗。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发出针对H5NI病毒的疫苗,但现在还没有一种通用的禽流感病毒疫苗可以用于人类,因为禽流感病毒变异很快,目前已经发现15种禽流感病毒。一旦出现禽流感大流行,届时病毒基因未必与现今的病毒相同。
预防工作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要重视饮食卫生。上海农业科学院食品储藏与加工中心的乔勇进博士介绍说:“食品检疫部门会把有病的畜禽排除在食品流通环节之外。即使有少量携带病菌的畜禽进人流通环节,食品加工厂会通过高温、紫外线、冷冻等方法消灭病毒。家庭购买的鲜肉可以通过烹调的方法除去病毒,不少病毒在70摄氏度以上就会死亡。需要提醒的是,生的肉类和禽蛋要避免接触熟食和凉拌菜。”
(编辑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