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神经再生的曙光
作者:孙 永
随着人们对于神经再生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神经再生具有极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大量的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包含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轴突的理想再生。损伤局部的微循环状况是影响神经再生的主要因素。第二,是轴突损伤后的神经胞体的保护。神经胞体是神经细胞的关键部分,如何保护有待解决。第三,引导再生轴突时靶器官的正确再分配。第四,如何避免靶器官在重新获得神经支配前,由于神经损伤后的废用而引起的变性和退变。目前,人们对于神经再生的研究也是各个生命科学学科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其中主要的研究热点有:神经营养因子、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治疗、中医药疗法等,但这些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绝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者是一篇篇的研究论文,真正能够解决神经的再生问题进入临床的应用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一项“人造神经”的科研成果通过了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验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是一次神经再生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凝结了遗传、解剖、中医中药、组织胚胎、电子等不同学科的30多名研究人员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他们采用医用人造神经导管使缺损的神经连接,用微电子芯片重建损伤的脊髓功能,把基因工程与神经再生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这给许多神经损伤的患者和一些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症带来了一线希望,如果临床阶段的实验成功,这将是革命性的突破。但笔者认为,这种人造神经的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动物实验,而动物与人类的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区别甚至是本质的区别,有些动物,例如大鼠,本身具有极强的神经再生的能力,在动物身上的成功研究结果在临床实验的人体身上能否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这将是这项成果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但至少:“人造神经”建立了良好的高技术的平台,开拓了新的神经再生的思路与方法,使得人们对于神经系统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人造神经”——我们将拭目以待!
(编辑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