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风雨过后花更红
作者:施琳玲
2006年4月22日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李敏惠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在离家不足十几米远的公路上,和父亲一起回家的小敏惠遭遇车祸,险些丧命于车轮下,是在旁的父亲眼疾手快,紧紧拽住了女儿的外套往回退缩了数米,但飞驰的大客车还是撞上了李敏惠的右大腿。高速的惯性和巨大的扭力将李敏惠的下肢从大腿根部一直撕到会阴部肛门上方5厘米处,同时发生了严重的骨盆骨折、右股骨上段骨折。李敏惠被火速送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据接诊的急诊外科江振华副主任医师介绍,当时小敏惠的右下肢严重肿胀缩短畸形,动脉搏动完全消失。情况更为糟糕的是,李敏惠的血压一路下跌,呼吸短促,处于严重的休克状态。
一次艰难抉择
小敏惠右下肢不但存在多处粉碎性骨折,还有致命的大血管损伤,血栓形成阻断了下肢血液循环,加之较长时间的缺血,使得整个下肢肌肉僵硬,皮肤成花斑状。根据这样的病情,加之其一直不能纠正的休克状态,常规首选抢救方案是将右下肢从骨盆处离断,通俗的说就是要截肢。
“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怎样,只要能保住女儿的命!就算是截肢,我也认了!”母亲张美华感慨地说,
在小敏惠被推进手术室的近7个小时里,不但是对小敏惠双亲的煎熬,也同样是对抢救小组的考验。江主任回忆道,当时为了保住孩子的命,我们完全有理由给她截肢,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年幼、人生尚在起步的孩子,我们犹豫了……如果保腿,我们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就算是侥幸闯过休克关、感染关,我们还要面临因肌肉缺血坏死引起毒素吸收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严峻考验。
幸运的是,通大附院及时组织了一流的急诊外科和骨科专家联合施行抢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手术组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强强联合的实力,放手一搏,在成功进行了血管吻合的同时,为小敏惠进行了右股骨上段骨折复位加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在急诊外科病房的那段日子,李敏惠的腿成了大家的牵挂,医生护士们经常驻足在她的床边,悉心地观察,随着扩血管药物缓缓地滴进小敏惠的体内,在暖暖的烤灯下,她那在“Z”型石膏里的脚,逐渐有了温度,有了血色,还渐渐有了知觉……
一项高难挑战
5月4日,李敏惠转入小儿外科病房。
保住了命,也保住了腿,李敏惠的双亲本该是心事落地,可是接踵而来的烦恼,让这对中年夫妇更是平添了几缕白发。这场夺命车祸几乎将李敏惠的右大腿根部整个撕裂,巨大的伤口累及了她的会阴和肛门,失禁的大便流得满身满床,她的小屁股在短短几日里烂出了拳头大小的两个洞。
“这哪叫个屁股呀,烂开了花,实在不忍心看!”小儿外科护士长程红霞回忆当初转来的情形。臀部问题十分棘手,如果不及时处理,李敏惠可能会因败血症而再次出现生命危险。
小儿外科主任刘锦文组织了全科讨论,当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保臀首先就要切断污染源,也就是不让孩子的大便外流,但是在采用何种方法切断污染源上,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最彻底的方案就是让大便改道,也就是在孩子的肚子上临时造个瘘口,等臀部情况好转后,再次回纳到原有的肛门。另一种认为,给孩子进行肠造瘘需要经历两次手术,对孩子的创伤太大,建议采用全肠道外静脉营养。李敏惠原本就瘦弱,加之经历了这样多的失血和这样大的手术创伤后,身体情况已十分虚弱,而且正面临快速的生长发育期,纯肠道外营养能行吗?
“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孩子肉体和心灵的创伤。”刘锦文主任在慎重地对李敏惠多次进行全身评估后,运用最新的小儿肠道外营养理念,决定为孩子实行全肠道外静脉营养。
“敏惠的屁股马上就要长好了。”这么大的洞,能这么快长好吗?我决定到病房去亲眼见证一下。一见之下,我惊讶地发现,那两个又大又深的洞已经被新鲜的肉芽组织基本填满了,原本大面积糜烂不成形的臀部,已经光亮地现出了原形。
“为了敏惠这个屁股,无论是床位医生、管床护士,还是护工,大家可是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印其友博士,每天2次的大换药,真是不简单。溃烂的伤口和大便的恶臭混在一起,味道实在太难闻了,可每次换药,印博士弯着腰一换就是一个多小时,他从来没有一点抱怨。换药时,他细心得不得了,一点点弄去坏死的组织,一点点的上药……即使是五一长假他也没有间断过,还经常为敏惠换药的事拖班……”敏惠不善言辞的父亲,此时却收不住话匣子。
再疼我也不哭
在采访时,小敏惠的母亲无意间告诉我,“敏惠这个孩子从受伤的那刻起,就没有哭过。”这个话,我有一万个理由不相信。现在的孩子,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伤口,就能嚷上1小时,全家人围着团团转,何况是如此重的病情,如此大的伤口,成年人都无法忍受!
“敏惠,伤口疼吗?”我试探着问。敏惠微微地摇摇头。我不信,更不信了。
但是我最终还是信了。在采访中,医生、护士、同病房的病友,他们都佐证了敏惠母亲的话,还有我亲眼所见掉落的牙齿和头发。
“敏惠,那牙齿和头发是怎么回事?”我有些不依不饶。此时,敏惠才微微地点了头。
在最初受伤的一个星期里,小敏惠是强迫体位,坐卧不能,大便肆意外流,不断浸润着深不可测的伤口,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父母面对此情此景常常是以泪洗面。剧烈的疼痛不断地向孩子袭去,敏惠紧咬双齿,因为用力过猛而发出嘎吱作响的声音,原本整齐的牙齿也被咬得整体松动了,还有一颗从牙根处断裂掉了下来。有时实在太疼了,敏惠就用手拽住自己的头发,几次满把的头发被拽落下来。
“我的眼泪经常不争气的流出来,敏惠看到了,还要反过来劝我,‘妈妈,不要哭,过几天就会好的!’我做母亲的,心都要碎了。”说到这里,噙在母亲张荚华眼中许久的泪水终于滚落了下来。
“为什么不哭?”我想知道。
“怕妈妈担心!”敏惠的回答清晰有力。
风雨过后是彩虹
无论是住急诊外科,还是在小儿外科,小敏惠在医生叔叔和护士阿姨的眼里,都是最配合、表现最棒的小病员。尽管没有人要求她,可她总是主动地喊“叔叔、阿姨”;尽管输注静脉营养液的针尖有平常的小儿针尖的二三倍粗,可是她每次都是勇敢地伸出近乎皮包骨的小手;尽管换药清洗坏死组织疼得钻心,可她还是能按照医生的嘱咐,数小时坚持着一个强迫体位……
再说吃饭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吧。自实施肠道外营养以来,在小敏惠的眼里,最羡慕的是能喝上一口水或吃上一颗糖,可医生要求是滴水不进。这对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来说,不算什么;对一个清醒的成年病人来说,就是很难忍受的事了;何况对一个整天有零食相伴的孩子来说,那是多难啊!每逢吃饭时间,妈妈怕孩子见着饭,要闹着吃,就想躲得远远的,可是敏惠不同意,一定要妈妈在她的旁边,她要看着妈妈吃。“敏惠非但不吵闹,而且还不断地对我说,妈妈你要多吃一点,你太累了。”母亲张美华面对着如此懂事的敏惠,饭在嘴里,常常无法下咽!
床位医生印其友博士还诉说了这样一个细节:小敏惠问我,“叔叔,为什么牛奶是苦的呀?”我当时愣住了,后来才知道,敏惠把白色的肠道外营养液当成牛奶了。那天护士在输注肠道外营养液的时候,不小心滴了两滴在小人书上,天真的孩子实在没有抵挡住这两滴“牛奶”诱惑,用手弄了放在嘴里舔了。这是她整整25天中,所进的最美味的餐点。我们也被这个懂事的孩子折服,要知道,就算是实施肠道手术,禁食时间也不会超过10天。
所幸,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之下,在小敏惠乐观、顽强的抗病精神下,小敏惠的病情恢复很快。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
(编辑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