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我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作者:赵 春等
(编辑 李 军)
赵春:社区医院得人心
百姓有病看不起,并不是个什么好兆头,在这个“十字路口”,国家做出了大力发展社区医院的决定,好像一场“及时雨”,人们“久旱逢甘露”,喜出望外。
社区医院最大的特色,就是亲民。医院建在社区里,本身就很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再加上它相对低廉的诊疗费用,使得它跟老百姓的距离又近了一截。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医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服务态度普遍较好,大夫也尽心尽责。
一次,我拿着在大医院开好的注射剂,到社区医院扎了一针,前后只花了1元钱,而同样的治疗在大医院连挂号费带注射费,还有一次性注射器的费用,加起来至少得6元。还有一次,我在社区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价钱便宜得令我吃惊,居然只需9元,要知道,这样的检查在大医院没有二三十元是下不来的。经过这两次亲身体验,我已经记下了社区医院的好,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自然也就不去麻烦大医院了。
大医院的门槛高得让人迈不进去,老百姓自有办法应对。伤风感冒扛一扛,稍有不适找社区,买药只认大药店,不知那些大医院有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的日子会不会好过呢?你看,大医院的竞争对手正在茁壮成长,它们就在社区里,就在百姓身边。
黄河浪:社区医院,让我如何信任你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话说得虽俗气,但实在。无论你是武松还是张飞,病来如山倒,任你是盖世豪杰也只得乖乖的把自己交给医生。此时,医生的话就是圣旨。医生说,要按时吃药,你就得按时服下苦涩的汤药;医生说,不可喝酒,那即便是酒仙李白也得戒酒。
不过,当你去了医院,却发现看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时,医院的选择也会让你十分为难。
当前,国家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正在大力提倡“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求医模式,我也曾积极响应。然而,前不久的求医经历却让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大打折扣。
那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碰伤了膝盖,膝盖上立刻肿起一个小包。不一会儿,这个包就从汤圆大小变成了鸡蛋大小,等我赶到社区医院,膝盖上的包已变成鸭蛋大小。医生让我照了X线片,幸好没有骨折。我问医生是否该用冰袋冷敷,被告知不可以。至于为何膝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肿得那么厉害,他也说不清楚。他建议我回家卧床休息,要侧卧,将肿起来的部位朝下,利用自身的重量压住不让它继续肿胀。
对于这个结果,我心怀忐忑,不知膝盖的伤情到底如何?回到家后,家人让我立即去市级大医院求医,在那里,我得到了和社区医院截然相反的意见。医生说我的膝盖之所以肿胀得如此厉害,是因为摔跤后膝盖内的毛细血管大面积破裂出血所致,应该局部冷敷缓解。
摔伤只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事情,我不解的是,如此简单的问题社区医院的医生居然无法正确处置,这样的医疗水平,让我如何信任?从那以后,我有点小毛小病都是直接到市级大医院就诊,尽管费钱费时间,可心里踏实,再不必担心被误诊误治。
陈镜光:病不择医,能治就行
诚如饮甘饫肥,可以口福,粗茶淡饭,亦能养生。无论是珍馐佳肴,还是五谷杂粮,于人有益,皆可择而食之。正是本着这样的态度,我每遇上求医之时,常抱以“病不择医,能治就行”的心态看病,结果不仅医好了病,还省了钱。
2000年夏季,一天,我中午回老家看望父母。父亲刚从农田打完农药回来,正吃午饭间,父亲突然狂呕不止,面色赤红,豆大的汗珠成串滚落,全家人顿时慌了,母亲急忙要打120求救,我考虑到家离县城有10多千米路,无论是去还是等都要有较长时间,于是建议赶快到附近的村卫生室救治。正商议间,父亲症状加重,身子近乎瘫软到地上。父亲的病情刻不容缓了!我立即把他架上摩托车让他抱紧我,直奔村卫生室——没有排队挂号,没有繁琐手续,进门就医,卫生室丁医师一眼看出是农药中毒,对我说,若再晚一会儿来,你父亲就危险了。他边说边快速配药输液,半个小时后,父亲终于缓过神来,到了晚上,基本痊愈。时至今日,父亲也没因那次农药中毒而留下半点后遗症。后来,我无意发现,那次为父亲治疗总共只花了100多元钱, 而到县城医院救治,至少得花上500元。况且,当时病情刻不容缓啊!
当然,我并不是主张逢病就往小医院治,而是认为不管大医院还是小医院,能看好病就是好医院。只要是有资质、技术过硬的医院,而不是街头流动的无证游医一类的就行。况且,遇到难治之症,小医院也不会随意接手,而且还会很负责任的建议你转到大医院去救治。
华占和:社区医院的优势是“情、全、活”
社区医院虽小,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优势就体现在“情、全、活”上。只要不断完善,社区医院就一定能承担好社区居民的诊疗重任。
情,是在社区医院里洋溢着的温情、友情。社区医院的医生与社区居民比较熟悉,对每家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都比较了解,一般不会开出大处方或重复检查;诊疗过程也是十分轻松,在彼此亲切的交谈中,补液、注射、换药、检查等医疗服务也在不知不觉地进行。温馨的人文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全,是指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乎时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也许医术并不十分精湛,但见多识广,内外妇儿等常见病的诊治都行,日常养生保健也能说个一二三四。特别是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社区医生对他们的病情比较了解,便于比较病情的前后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潜在危险。
活,是指经营上的灵活。在社区医院就诊,手续简便,随到随看,无须排队,不用奔波。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可以提供上门诊疗服务,这极大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赵卫宏:社区医院应该小而专
我自己一般只在确信自己患的是小毛病时,如感冒、头痛、腹泻等,才会在社区医院开点药,而一旦自己搞不清是什么病时,就不敢在小医院看了,生怕因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不高误了自己的健康,而是去大医院检查、治疗,哪怕多花点钱也无所谓。倒是我家小孩有病时基本都在社区医院看。社区医院有一位大医院退休的儿科老医生,水平极高,不管什么毛病都是手到病除,深得居民信任,附近几个社区的儿童基本上都在这儿看病。
因此,我认为,要想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