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人到老年,适度紧张益处良多

作者:章睿齐




  有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挪威人喜欢吃新鲜沙丁鱼,然而渔民们每次捕鱼归来,大部分沙丁鱼在中途就死了,只有极少数船能带回活鱼。这其中有个小秘密。原来,聪明的船主为了能带回活鱼卖个好价钱,就在船舱里放了几条鲇鱼。鲇鱼因环境生疏四处乱窜,不断挑起摩擦与冲撞,大量的沙丁鱼因有鲇鱼这个“异己分子”而格外紧张,加快游动,从而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这才保证了它们鲜活的生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鲇鱼效应”,我们也可以将它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生活需要适度紧张。
  常听一些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人说,回到家中,总有两种感觉:一是轻松感,因为不再受8小时工作制的限制;二是失落感,在拥有许多清闲时间的同时,又觉得心里空荡荡的。退休后呆在家中,沏一壶茶,养几盆花草,带带孙儿,虽然也乐滋滋,可这之中总让人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清闲的时间全被这空空荡荡的失落感所占领,精神支柱坍塌,心情忧郁。日子一长,便逐渐和药瓶子成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了。有一些老年人,甚至在离退休三五年后就撒手西归了,让人极为惊诧。
  一般人认为,紧张、繁忙的工作会影响身体健康,传统的养生之道多强调休息和宁静。不可否认,过度的紧张会使大脑神经系统处于过度的紧张状态,常常诱发神经衰弱、溃疡、高血压等多种身心疾病,对身体十分有害。但凡事总有一定的度,超过了一定的度,事物的性质就会起变化,就会走向反方向。老年人的生活如果过分的松弛、散漫,也同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有这么一句名言:“闲散犹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这是因为,良好的情绪是维护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压力,松松垮垮,无所事事,就会在闲散中慢慢磨去锐意,钝化志趣,莫名的空虚、寂寞、孤独、忧愁就会不时袭来,自然不可能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适度紧张的工作可以排除人们的孤独感与忧愁感,能增添生活情趣,给人带来欢乐和充实,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心理学家通过对数百名大公司经理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他们生病和生重病的几率比工作轻松的同事们要少得多。美国心理学专家雷米博士曾做过专门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他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要比家庭妇女的发病率低,不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健康状况差。美国曾有一个调查,发现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就增加2%。前苏联科学家对这个问题也做过研究,发现生活在战争时期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认为,人们在战争时期情绪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因而充满活力,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相反,如果人们生活散漫,无所事事,就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促使疾病的发生和衰老的到来。美国心血管病专家怀特说,生活本身就是紧张,你最好以紧张为乐。如果人善于对待生活中的干扰和紧张,它便不是健康的威胁,而恰恰是健康的促进剂。
  诚然,我们所谓的紧张,是适度紧张,不是说越紧张越好,而是说在劳逸适度、劳逸结合的前提下,要保持适度的紧张,勤奋工作,多做一些事情。这样尽管忙碌一些,但却思想充实,精神愉快,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这一点可从许多中外名人身上得到验证。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马寅初年逾百岁而终,他70岁还在学习俄语,90岁时还在挥毫论战;革命老人何香凝95岁所作的梅花,依然不同凡响;意大利建筑师米开朗基罗,88岁时设计了圣玛丽大教堂;日本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终年90岁,临终仍在挥毫作画,遗言是:“上天如果再给我5年时间,也许我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画家了。”这些人的健康长寿,显然同他们紧张、勤奋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易产生失落感,衰老加快,其关键是生活空虚所致。其实,离退休以后的生活,是进入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这时,每个人应该重新确定一下自己人生的位置,找一个新的生活目标。能继续发挥余热的,可以应聘到一些合适的部门继续工作,即使是当当“顾问”,也可悠悠闲闲,乐在其中。有自己爱好的,养养花,唱唱戏,也可自得其乐;平时没有什么爱好的,也不妨从头学起,试着培养一些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爱好,既充实生活又陶冶情操;有能力的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著书立说,受益来者,也未尝不可。总之,离退休人员要学会给自己找事做,有事可做,有一些紧张感,才不至于感到空虚和失落。日常生活中,离退休人员群体不是出现有“60岁的大学生”吗?还有的担当起机关、工厂或商业部门的保安员,红袖章戴在臂上,好威风呢。保持精神世界的充实,不忘人生的信念和追求,生活有一定的节奏感和紧张感,这样,离退休人员就不致到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感到失落、空虚和孤独,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反而会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活得有滋有味,使生命之树常青。
  (编辑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