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

不可取消中医

作者:薛 东




  祖国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最近,有人动议“取消中医”,这其实是一种对历史的无知。然而,如不能对中医重新进行全面认识,那么中医的生存、发展也确实是个大问题。
  有了病到底该看西医还是该看中医?假如同时看中医、西医,是不是就叫中西医结合?倘若中医、西医的治法出现矛盾,夹在中间的病人应该怎么办?类似的问题经常是交流讨论的焦点。
  其实,如何把中医和西医完美地结合起来,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实现保健、治疗的目的,也是医疗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两种医疗实践模式的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中、西医怎么看待疾病
  
  对疾病的描述和病因的追究,中医和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是建立在哲学辩证、宗教、宇宙观基础上对人体的认识:西医却是工业技术革命带动下产生的以寻求证据为根本的实践模式。如果读古文不是强项,学哲学又入不了门,那么患者想要透彻理解中医理论,听懂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略也许会感到比较吃力。相对而言,西医可以拿出X线片、心电图曲线或显微镜下细菌的照片来解释为什么患者近来会感觉“不对劲”。简单的说,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整体,任何局部和整体之间都互相关联;西医把人看成是一部机器,哪出毛病治哪,治不好就换一个。可见,中医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在于它的整体思路、互动和平衡理念:西医的长处在于其深究具体证据的实验科学精神。中西医在医学理论层次上的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假如中医能用传统经络、五行、脏腑理论的思想方法来审视现代实验和仪器诊断所提供的具体证据,或许可以引进综合治疗的理念,以避免西医疗法对整体生理功能影响所造成的“副作用”,或一些“医源性疾病”。
  
  中、西医药物治疗
  
  对患者而言,理论归理论,要紧的是把病治好。中西医结合的潜力体现在治标和治本的结合上。比如说肺炎,西医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繁殖,最终杀灭侵入人体的病菌。一旦体温和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西医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中医并不认为病人就可以松口气了。因为局部病灶虽然得到控制,但整体状况这个“本”还没有治。“本”是生病的自身原因,正是发生在“本”这个层次上的问题导致了局部病变。另外,抗生素治疗也许改变了自身的和谐。为了去除隐患,几剂中药也许可以帮助调理根本。可见,用西医的方法治疗西医能够确诊的疾病,用中药使身体保持在一种最佳状态,才能实现中、西医最理想的结合。
  
  非药物治疗
  
  中医在世界上受到普遍尊重的是针灸疗法。不仅许多人愿意自费扎针,就是医疗保险公司也越来越支持这一治疗方法。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经常提到的就是针灸镇痛。在消除痛风性关节炎造成的局部红、肿、热、痛方面,针灸疗法完全可以和西药抗衡。为了消炎止痛,西医多用强效镇痛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相对来说,针灸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消炎效果,又不会造成胃肠反应、抑制精神状态等不良反应。不过,中医用针灸止住了大脚趾关节的疼痛,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西医一脚踢开。因为西医研究发现,导致痛风发作的原因是血液中尿酸过高。若不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痛风还会反复发作。降尿酸首先应该考虑减肥,改变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尿酸治疗。临床实验证明,西药降尿酸的功效十分显著。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许多慢性疾病、常见病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效果比西医好,且中医治疗比西医经济实惠。提到省钱,医疗保险公司也和病人一样有兴趣。也许用不了多久,针对具体疾病先看中医还是先看西医、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应该作为首选、中西医在什么程度上结合,病人选择治疗方法应该承担费用的问题就会以医生手册的形式出现,以便医患双方参考。
  中、西医结合的最终结果,当然是一个不分中西的、统一完整的医疗体系。没有门户之争,病人才不至于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才能够得到最经济、合理、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中医不仅不能取消,还必须大力发展,让它为全人类造福。
  (编辑 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