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我看“一药多名”
作者:龚国齐 徐宇伟等
龚国齐(退休教师):
仔细分清理性面对
近年来。“一药多名”的怪现象严重泛滥,给广大群众的用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同一种药品,却有许多商品名,使患者购药时、感到非常困惑。据报道。“一药多名”的现象随处可见。多存在于治疗感冒、胃痛、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药品中,其中,抗生素类药最为严重,如人们常用的阿莫西林与氧氟沙星的商品名竟多达41种和46种。又如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是复方感冒药中的主要成分,它的商品名也有20余种。不同的制药厂家给它安上了不同的名字,如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银得菲、雅可达……名称不同。价格亦各异,最便宜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只要2.1元,最贵的泰诺林却要21元,又如主要成分都为阿莫西林的药品,最便宜的只需2.8元,最贵的则要35.5元。因此,面对这些变幻莫测的“一药多名”现象,在需要购药时一定要仔细辨别,理性面对。药品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切不可盲从,应避免不合理购药带来的潜在危害。对此,我的做法是:
一、不轻信药品广告的夸大宣传,不被虚假广告所忽悠,更不能轻易接受促销人员的推荐,切勿按广告盲目对号入座;不轻信什么“新药”、“特效药”。要消除那种“新药总比旧药好”的“喜新厌旧”心理。
二、买药之前,先去询问医师或向执业药师咨询用药的有关问题。先要弄清这个药治什么病?会有什么不良反应?疗程几天?有何禁忌证等。
三、购药时要认真地看清药品包装,标签是否符合药监局的规定。要注意辨清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药物组成及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张妙珍(热心读者):
从疗效出发
不迷信不盲从
近年来,药品市场出现了被厂家换一个商品名、化学名、换一个包装……药价就翻倍的怪现象。我也曾经上过当。对此,我的看法、做法是:
第一,从实际治疗效果出发,只要药理作用一样,如“希克劳”和先声药业生产的“再林阿莫西林颗粒”,又如沙星类药,能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就不用盐酸环丙沙星……它们的药理作用和效果。基本雷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选择价格便宜的。
第二,我喜欢用老企业和大企业生产的药品(一般不会出现假药、含量不足等现象)及获得国家“准”字号的药品。如苏州雷允上药业生产的中成药、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药房也喜欢规模大的、信誉好的。
第三,有国家老厂生产的就不用合资、独资及进口的药品,不迷信进口的、贵重的药品。
第四,同一种病,有老药可以确定有治疗效果的就不用新药来治疗。因为有些新药用于临床时间短。疗效、副作用还不确定。
张伟杰(热心读者):
一药可多名涨价要不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制药厂家对药品的组合成分进行适当调整,实施更新换代战略,由此更换药品的名字,能迎合广大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促进药品的销售,对提高药企效益、促进发展十分必要。这是无可指责的。但如若借助药品更名之招。来大幅度提高药品的销售价格。则是大错特错的行为,应当注意避免和克服。
不可否认,制药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一样,生产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但合理的利润已经包含在药品的价格当中了。如果以更名来掩饰,再次提高药品的价格,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从这种意义上讲,药品更名也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它让消费者一叶障目,捉摸不透,会使消费者多掏腰包。这无疑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某些药企这种见利忘义的做法,如一旦被消费者发现和揭穿,被媒体曝光,其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就会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其未来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彻底衰败。
诚招天下客,信聚八方财。靠“一药多名”而牟取暴利的做法是缺乏诚信的表现。是一种短期行为。制药企业只有树立长远观点,树立与消费者“双赢”的理念,恪守诚信经营的准则,才能长盛不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强大起来。否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药可多名,涨价要不得”。奉劝药企三思慎行,铭记心中。
医方观点:
徐宇伟(某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有些患者把药价高归咎于医院的卖价高,让医院来背这黑锅有点冤枉。其实,每一种药品的价格都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定的,国家对医院的药价有严格的规定,最多只能高于进价的15%。许多高价格的药品是生产厂家在老药的基础上更换药名和包装后“摇身一变”而变出来的。普通消费者生病时服用了不同名称的同一种药,有可能因为剂量超量而对身体造成损害。比如,扑热息痛是一种用于降体温、解热止痛的药,而它的其他名字有必理通、百服宁、泰诺林、静迪、斯耐普等。这些药商品名不同而其实是同一种药,普通消费者不知道这一点。生病时往往服用了不同名称的同一种药,造成剂量超量。对用药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患者在吃药时最好要对药进行详细了解,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使用说明书服药,防止“一药多名”可能带来的危害。许多药名,就连医生和药师也很难记全,常常要用很多时间了解新药名。
黄蓓(某医院住院医师):
“一药多名”既加大了工作压力。又影响了工作效率,简直是一场灾难。如果医生对一些药名不甚了解,就有可能出现用药过量、重复用药的现象,将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为任何一名医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当他们面对千变万化的商品名时,就会出现和所学知识连接不上的情况,导致很多医生不是依据药理知识用药,而是查看药品说明书开药。
太多无章可循的药品名称,还非常不便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很多专家到其他科室或医院会诊时,常常看不懂另一位医生开出的处方,需要对很多药名进行一一核实。有时甚至出现一位其他科室会诊的医生。又开出这位患者已经使用的不同名称的同一类药品,导致重复用药。应该说,“一药多名”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的同时,还加大了医疗的风险。这种现象的最大隐患,还在于影响到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最可怕的是,如果患者去不同的医院看病,很可能下一个医院用的药又换了名字,比如上家开的是美吡达,下家开的是迪沙片,如果患者不懂都吃了,就很可能造成低血糖或更严重的后果。
本刊评论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