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高兴比什么都珍贵

作者:王连杰




  前几天,一位编辑约我为“流金岁月”写篇征文稿。我随即调侃一句:“我哪有什时觉得这话说得有点唐突,事后细加琢磨,还真有对的一面。就我这一生来说,绝大部分是“流水”岁月,当然也有“流金”、“流银”岁月,更有“流血”、“流泪”岁月。
  我的童年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艰难度过的。那时不仅“流血”,丢命也是常事。八年抗战,全国死了3 500万人,光我们那个小村庄就死了十几人。所以说那是“流血岁月”,一点也不夸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才进入了“流金岁月”。我这个农村穷孩子,一举进入国家机关,当上了国家干部,不仅努力干好分内工作,还经常向报刊、广播电台投稿,居然被频频采用,有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那才真的有“流金”之感呢!谁知,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又进入了“流泪”岁月。挨批挨斗,失去好友,时时有痛不欲生的念头。“文革”结束后,心平气顺了,只想拼命工作,把耽误的十年时间补回来,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日子便如“流水”一般转瞬即失,“流金”的滋味还没品尝出来,就“船靠码头车进站”——退休了。
  对我来说,这是个大转折。从此无官一身轻,逍遥又自在。既无任务压头,又无工作时间约束,想干啥就干啥,想去哪就去哪,真正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才逐渐察觉出了点“流金”的味道。这些年,交了一批武友,向他们学健身之术,使自己身强体健,步履轻快,远离疾病;交了一批文友,切磋探讨,写点小文,不断在报刊发表,心里也美滋滋的。人到老年,身体强壮,心情舒畅,比金子还珍贵啊!
  尤其这几年,又在几位老友的撺掇下进入书画界,欣赏他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人品,对陶冶情操,提升品位,都大有裨益。当然,我也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为书画家们搞点宣传,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较权威的报刊发表,既让报刊编辑丰富了稿源,又让书画家的劳动成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提高了知名度,走进更广阔的市场。被宣传者高兴,我也开心,才真的有了“流金”的感觉。
  然而,金无足赤,月不常圆。由于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对新兴的“无纸办公”极不适应。近来,多数报刊都不用手写稿,要求打印或网上传稿。这可让咱傻了眼:五笔字型学不会,汉语拼音学了不用又忘了,再怎么学也记不住。写点东西,只好请朋友或打字社打印。这样一来,使我的人情债越筑越高,不知何时能还清;同时又进入“流银”岁月:外地报刊稿费高,上稿率太低;当地报刊好上,稿费低得远不如打印费开销大。单算经济账,不是向里“流金”,而是向外“流银”。算总账,“里流”“外流”基本持平,却赚了个大家高兴,我也非常知足。
  我坚信,往日那种“流血”、“流泪”的岁月.再也不会重来了,“流金”、“流银”的岁月,还将继续下去。因为我乐此不疲,心里高兴。有人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还有什么比高兴更珍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