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两点论”,助我“自疗”糖尿病
作者:段扫平
一是糖尿病既可怕。又不可怕。
糖尿病令人可怕的是终身疾病,暂无根治之方。它所引起的并发症,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寿命。那么,糖尿病病人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实际上并非如此。糖尿病病人只要学会自我控制,尽早、积极、正确的进行合理治疗,控制饮食并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再辅以适当的运动,则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控制,也照常能长寿。目前,我已患糖尿病20年,年近八十,身体状况自觉良好,还能“有学”、“有教”、“有乐”,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和非糖尿病病人一样有高质量生活和不短的寿命。
二是糖尿病既要遵医治,又要重自治。
遵医治就是要听从医生的指导,接受医生的治疗,包括该打针时就打针,该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但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医生能治病,不能治命。”最高明的医生也只能对症治疗于一时,况且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医生对患者的饮食起居,思维模式,兴趣爱好以及隐秘的内心世界,也是难以了解和把握的。因此,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病来说,患者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治”确实也是治疗的良方之一。重自治就是在饮食上吃什么,不吃什么,多吃什么,少吃什么及用餐时间、次数、进食量等,都要科学地进行自我调控与把关。
三是治疗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灵活。
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血糖过高,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治疗原则。坚持原则以外,治疗上也要讲究灵活性。我将血糖控制的标准分为三级:理想、满意、一般,平时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或满意的程度,当然,一般也可以。如果通过努力还达不到一般,我再去找医生帮助。我不像有的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范围内而遍访“名医”,求购新奇特效药,吃饭按书本要求,多1克不吃,少1克补上,运动按公式步步计算,有时甚至去做一些不能实现的事情,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事倍功半的结果,这些为血糖“达标”的过度治疗实在不可取。还有的患者为了控制血糖都把目光放在能吃或不能吃的食物上面,其实除去选择合适的食物及合理搭配和加工外,在吃饭顺序上也可来个灵活变通,如先喝汤,再吃菜,最后才吃饭与肉,这样还能减少饥饿感。
四是血糖既要治高,又要防低。
血糖高了,尤其是居高不下,易发生并发症,危害健康。血糖低了,尤其是低得过度,要患低血糖症,会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全身乏力,甚至休克,其痛苦比高血糖时还难受。从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尤须注意防患低血糖症。因此,用药过量、过多,进食过少、过迟都应注意避免。
五是糖尿病人在饮食上既要有所控制。也要有所放开。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重视和坚持。要维持正常生活,从事适当劳动,身体内就要有一定的糖量、能量做营养与支撑。有所控制,是指对含糖、含脂量高的食品,包括米、麦类、水果类及含脂肪高的肥肉类要适当少吃,但也不是绝对的不吃,具体到进食量多少为好,要因人、因时制宜地掌握。所谓有所放开是指对豆制品类(豆浆、豆腐、豆腐干等),粗粮(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含水多的食物如叶茎类蔬菜、瓜果等要适度选用。饮食上的合理搭配,可使营养成分互补,既满足身体的需求,又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不要在饮食上过分克制、控制、压制自己,避免因营养缺少,人为造成身体瘦弱与不健康,那样反而会导致糖尿病的加重。故该吃的药物要吃,该享的口福要享,从而增添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