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心理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张理义
1,压力对情绪的影响
压力对情绪的影响包括较正面的兴奋到较负面的生气与焦虑,大部分压力都是相当不舒服的,会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以下从三种情绪反应来说明与压力的关系。
(1)忧郁。生活中重大变动(如失去挚友、亲人)都会造成忧郁。经历一连串压力事件的程度是预测忧郁情绪反应的很好指标。
(2)崩沮。长年做社会工作的人员,有一天会突然觉得无法再关心来求助的人,甚至不想见这些人,这就是崩沮现象的出现。崩沮是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的出现有其正面的意义,就是让工作者知道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3)创伤后异常心理。被强暴者,洪水、地震、空难生还者,从战场回来的官兵,因经历过非常可怕的经历,造成相当大的创伤,常会对这些事件产生相当情绪性的创伤及异常心理。这种心理就是常不自主的想到那些可怕的事件,而一直重复体会那种恐怖及震惊的经历。同时,这些人会对日常事件的情绪反应相当迟钝,也常疏远别人,这些经历常使他们失眠,对生命的价值存疑,不能集中注意力。
有人提出一个最简单的检测一个人是否感到有压力的方法,那就是看一个人是否从清晨一醒来,就不由自主地哼着歌曲,即便刷牙洗脸时也会断断续续地忍不住地哼着歌曲。人在轻松、平静、保持正常心态情况下才能如此放松。
◇如果总是感到烦躁、紧张,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
◇有人甚至变得比平时脆弱,多愁善感,动不动就想哭。
◇有人变得比平时易冲动、易怒。
◇有人变得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比平时冷漠,以往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却不能引起兴趣。
◇有人反常地长时间独处,不愿意和人交谈、交往。
◇有人经常地参加社交活动或过夜生活,内心却依然感到孤独。
◇有人比平时吸更多的烟、喝更多的酒
如果察觉到自己有上述改变,应该认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化让你情绪不安、心情烦躁或压抑。有些事可能是坏事,如面临失业、与领导发生冲突、亲人患病;有些则可能是好事,如孩子中考或高考、面临升职考核、怀孕,等等。
2,压力的认知反应
当一个压力来源被认定对个人有威胁时,智力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和烦恼愈大,认知方面的功能及弹性思考就会愈差。人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只把焦点放在具有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我们对应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就更不易被消除。另外,人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短期记忆的好坏是根据个体对新刺激所付出的注意程度而定。同样,压力也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因为在压力状况,我们的知觉范围缩小了,思想也比较刻板、固执,所以很难会有创意的反应。
3,压力的行为模式
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时,个体常会呈现不同形式的特殊行为。轻度压力会使一些生理性行为(如进食、攻击及性行为)产生更多,它也使个体更警觉,精力较集中而表现更好,因此轻度压力会导致正向的行为适应,诸如变得对威胁更机警,较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指导。
中度压力会使人注意力减弱,耐心降低,烦躁感提高,生产力降低,因此,对于需要具体各部分协调的复杂行为(例如:演奏乐器、演讲等)影响较多;中度压力同时也会产生重复、刻板的动作,对环境的反应力减弱,我们常观察到关在笼子里的猩猩,如一直接受中度压力,它们会重复摇晃、吸吮手指及绕圆圈,自闭症的孩子也常有这种行为模式。另外,过度进食是很多人面对中度压力常用的一种焦虑反应,有一个肥胖不快乐的妇人曾说:“其实有时我觉得一点都不饿,只是我常为得不到的东西感到沮丧,而食物是我最容易得到而又能使我感到顺畅的东西。”
高度压力会出现压抑行为,甚至导致个体完全不能活动,但有时也会造成攻击行为。对一般人而言,攻击行为常是挫折所致,有时受挫折后,人们用攻击行为来对付造成挫折的对象;如果对象不能侵犯(如老板)就可能找替罪羊,有时甚至对自己进行攻击,所以造成一些人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