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心理疏导
作者:是明启
有位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渔夫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掉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其实,有黑点的珍珠不过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可贵之处,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在自然,美在朴实,美得真切。而渔夫想得到美的极致,在他消除所谓的不足的同时,美也消失在他过于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了,美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它的完整,而在于那一点点的残缺,如同丧失双臂的维纳斯,给人无限遐想。
一个人,凡事尽职尽责、尽善尽美,这不是过错,而是有责任心有理想的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往往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也许有人认为,追求尽善尽美是理所当然的,而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生活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的人,并不是一个强者,恰恰相反,这些追求完美者之所以期望毫无瑕疵,是因为想把自己保护起来,免受他人的指责和讥讽。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会给人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以理想的模式选择、评价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容不得客观的任何一丝不足,听不得不同意见,常常为生活中的挫折而痛不欲生,从而形成孤僻、抑郁的性格。
面对“不够完美”的现实生活不断产生心理失落,失败感油然而生:常常一件小事反复重做几遍,影响工作效率,导致慢性疲劳;甚至自己也明白,有些目标根本没有必要实现,但仍不能自控地不断重复,被这种强迫倾向折磨身心。这些是完美型强迫症患者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还是过分追求完美。
心理健康标准中,包括“制定合理目标和理想”,合理的目标能激励人积极向上,而这个目标必须与个人能力与客观环境相符。形象地说,就是经过几番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一个合理而有积极意义的目标。而一个无论怎么努力,永远也够不着的目标,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人生总会有遗憾,不必过分追求完美,才能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