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泰戈尔:在动静中养生
作者:沈尔安
泰戈尔出生在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家庭,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开始发表诗作。他1878年赴英国留学,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活动长达60余年,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还创作了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论著和美术作品,并谱写了许多歌曲。其中的诗集《吉檀迦利》使他于19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泰戈尔享有80岁的高寿,并长期以旺盛的精力奋笔耕耘,成就巨大,这得益于他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
从青少年起,泰戈尔就具有广泛的体育爱好,喜欢摔跤,老师是城里著名的摔跤手,他每天天未亮就赶到摔跤场练习,常年苦练不断。爬山也是泰戈尔十分感兴趣的运动,他常常一个人手撑铁尖手杖从一个山头爬向另一个山头,流连忘返。泰戈尔喜欢打猎,青年时常与哥哥一起骑上大象到西来达的森林里打猎。有一次,他们哥俩竟打死了一只猛虎,从此,泰戈尔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猎手。游泳更是泰戈尔长期坚持的锻炼项目,年轻时他就横渡过宽阔的巴达马河,青年朋友们对他那高超的游泳技术和勇敢精神钦佩不已。他还长期坚持冷水浴,从青年时至晚年,从未间断过。强健的身体为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年近70岁时,他还有精力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所画的近1500幅画曾在许多国家展出,获得广泛的赞扬。
泰戈尔很善于养性,他从佛学中领悟了寻求内心平静的崇高境界,在享受乐与悲的情感冲击中,运用自己超人的平衡能力,使精神状态处于平衡之中。其中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排遣。现代医学认为,悲哀也是一种能量,会造成精神的崩溃,长久的悲哀会摧毁人体的免疫功能,易发生溃疡病、冠心病,甚至是癌症。泰戈尔排遣悲哀的重要方法是写诗,他用诗歌寄托哀思,从而消除这种破坏能量。二是转移。泰戈尔说:人们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就会像被黑暗围困的幼苗,总是拼命地想撕破黑幕,投身光明。因此,他很善于在遭到悲痛时,向宽慰与欢乐转移,以消除痛苦的折磨,使心灵充满快乐的阳光。三是超脱。生活中,泰戈尔是这样对待痛苦与欢乐的,他指出:“生命的悲剧猛烈地震撼着我们的感情,但生命从整体上看极其乐观。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由于凡事都能看得开,因此,泰戈尔能在猝然来临的打击面前泰然自若。
(编辑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