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雨果曾患心脏病运动康复得长寿

作者:易俊杰




  雨果(公元1802~1885年),法国19世纪的伟大作家。一生作品甚丰。公元1841年,他年近40,却不幸患了心脏病,被病魔折磨得脸色铁青,肢体浮肿,走路气喘嘘嘘,无法提笔创作。不少人为他惋惜说:“这颗巨星将要陨落了。”但病中的雨果并不伤感,他很乐观,自信其病一定会好起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运动锻炼,如每天早晨外出散步,做操,打拳;身体稍好之后,又加大运动量,进行跑步、游泳、爬山等运动。后来,雨果的病情逐渐好转,体质增强了,他又获得了充沛的精力,重新拿起笔创作了许多如《悲惨世界》这样震撼文坛的作品。直到84岁高龄,雨果才逝世。一个心脏病人竟成了长寿者,真是“运动”创造了奇迹。
  生命在于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运动确实有益于心脏,能使心脏病发病危险明显下降,这主要取决于运动的频率而不是时间。科研人员对22071名40~84岁的无心脏病的男性医师观察了3年,随访了12年。随访结束时,有716人发生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97人因冠心病而死亡。从运动次数看,经常锻炼到出汗程度,每周运动1~2次者,心肌梗死危险减少36%;每周运动3-4次者,减少38%,次数更多者,危险减少48%。可见,就运动实效来看,更应讲究的是每周多做几次运动,而不是每次做很长的时间。科研人员还发现,每天坚持运动锻炼的人,体内会分泌一种被称为“血管清洁剂”的物质,它能清除血管壁上的附着物,使血管保持弹性,血流通畅无阻,同时还能降低血压,确保心脏和人体健康,让其充满青春活力。
  专家指出,运动是人的快乐之源。运动锻炼,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坚持经常运动的人,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肽类物质,这种富有魔力的物质,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其中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而这种愉悦的健康心理,往往是人能够战胜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肽一般只能存在2~3天。要想使大脑不断分泌“内啡肽”,就必须经常进行运动锻炼。
  运动必须适度,否则有害无益。如强力运动对心脏病伴有高血脂症者就十分不利,可能会促使脂质斑块破裂而促发梗死。一项研究指示:第一,剧烈运动对伴有高血脂的心脏病人,不宜尝试;第二,“带”着过高的血脂通过运动降脂,可能孕育着上述危险,应先行药物降脂,再从事适宜的运动;第三,剧烈运动促使脂质斑块破裂的危险不因年龄较轻而降低,因此,有高血脂的人不能贸然选择强力运动。
  “适度运动”是指低强度、有节奏、不中断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做健身体操、跳健身舞、跳绳、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游泳、打太极拳等,中老年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运动项目。适度运动贵在自我感觉良好。如果运动中身体舒适,精神饱满,运动后感到身心爽快,吃睡良好,即为运动适度。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力不从心,喘息气短,心慌胸闷,头晕,身冒冷汗等,说明运动过度,须及时调整运动量。
  
  (编辑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