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0期
走进精神病人的心灵世界
作者:郑凤鸣
4年前,我走上了精神病人管理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与精神病人直接的面对面。我从对精神病人世界的漠然无知、心存恐惧,到逐渐了解他们、同情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而,窥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世界。
我曾看过日本电影《追捕》,里面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有人把精神正常的杜丘硬行关进了精神病院,并且强迫他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但是,顽强的杜丘每次抠挖喉咙,吐出药物,保持了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更有一句引诱杜丘从楼顶跳楼自杀的台词,至今记忆犹新:“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下看。××跳下去了、××也跳下去了……”非常有诱惑力,几乎使杜丘上当,一跳了却生命。但是,杜丘毕竟是影片里的英雄,他没有受骗,终于逃脱了追捕,洗雪了冤情。此前,我还从书本上得知,法西斯曾经把革命志士诬陷成精神病人,硬关进精神病院加以迫害。看来,精神病人还与政治有着某些联系。
有好多次,我与公安人员一起送精神病人去住院治疗。他们中有的是动刀伤了人、有的是乱走迷失了家园、有的是脱光了衣服在街头跳舞……他们都是有了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有了肇事行为才被强制送院治疗的。但是,也有一个例外:他姓王,年纪很轻,在社区的精神卫生工疗站进行康复治疗已经很多年了。那次是因为自认为病情加剧,药物难敌,所以自己请求住院治疗的。医生当然不能收治他,他就径直找到了院长室。院长也劝他别胡思乱想。不料他拿出了预先准备好的刀片实施割腕。他“胜利”了,成功地住进了精神病医院。听说了这件事,我对精神病人的理解陷入了迷茫。
在其他人的眼睛里,因为我常年工作在精神病人堆里,多少会被精神病人潜移默化。其实,谁都知道,精神病是不传染的。不过,最近我离开了精神病人管理岗位,倒突然有些怅然了。因为,我看惯了那些表情和动作,听惯了那些语言和叫唤。一下子消失了,我反而有些不习惯了。在进行精神病人管理时,我学会了精神病的分类,他们中有精神分裂型、偏执型、狂躁型、抑郁型、情感型、焦虑型……对照实际的病人,我佩服科学家对之定性的准确性,那些精神病人还真是那么回事。
我接触的那些精神病人,往往思维跳跃、口无遮拦、用词错乱、语无伦次、情绪波动、反复无常。一个姓吴的女精神病人,对曾有的一段恋爱史时刻不忘,对某些细节,她能描述得惟妙惟肖,而且能够多次复述,几乎一字不差。
有一次,我进入了一个精神病院的病房,几个曾经相识的病人围着我拉起了家常。他们从今天的天气,说到绘画技巧;从蔬菜的种类,说到古代诗人;从养猪知识,说到穿超短裙……哎呦,他们跳跃的思维,我根本跟不上。有时,我不由的想起艺术家的思维,往往是超乎常人的。他们的视觉与众不同,别出心裁、语不惊人死不休,创造出了惊世骇俗的诗歌、音乐、舞蹈、图画、散文、小说、戏剧、建筑、雕塑……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我没有一丝贬毁艺术家以及其作品的意思。 尽管创造这些艺术珍品的艺术家中有个别真的是精神病人,但是绝大多数是精神、心理健康者。不过也不可否认,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精神亚健康者,否则,正常思维下产生的俗套作品,那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珍藏的呢?
有传闻说,某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某某影视明星得了忧郁症。这正说明他们对工作的钻研和执着,超乎了常规思维,进入了异样的艺术境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热捧他们主持或者主演的节目。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姓李的精神病人,他平时与常人无异,吃饭、睡觉、工作、休闲都合乎常理。但是,一旦他接受了一幅版画任务,便白天蒙头大睡,晚上精神抖擞,口沾酒杯、手执画笔、且歌且舞,挥毫泼墨,挥洒自如,作品比赛,频频得奖。
我了解到,精神病人大多有过许多的烦恼、刺激、恐惧,他们向往能够解脱,于是举止失常,或笑傲江湖,或怒骂无辜,或不修边幅,或认个死理,偏执、忧郁、狂躁、迷幻……种种不一。我同情他们、理解他们、爱护他们,甚至有些喜爱他们。这不?你看他们,不再虚情假意、不必戴着假面具生活、该笑则笑、该哭则哭,他们敢爱敢恨,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爱情或者事业,专心致志……他们没有了常人的烦恼、痛苦、担心、憋屈,应该是生活在快乐之中的吧。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