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2期
“随地吐痰”何时休矣?!
作者:佚名
脚一落地,呸!呸!连连吐了几口。很快从斜刺里冲出两位中年妇女,斥道:“吐痰,罚款!”我何时听过这种声音?吓了一跳,忙向地上看看,辩解道:“这是痰吗?是口水!”“口水也不行,拿钱来!”中年妇女把一张小纸条硬杵到我的面前。我圆睁怪眼还想抗争,我的同事即刻说:“算了算了,掏吧,这儿不比家乡唷!”这一来真把我吓住了,往后几天里,嘴一发痒,两眼忙寻垃圾箱,连咳都不敢了,强憋着。从此以后,针对吐痰问题,我还想出了几个办法:①口袋里装点餐巾纸,有痰吐到纸里再丢到垃圾桶里;②带点人丹丸或小糖块,口一干就含着生津;③天冷时戴上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痰便少了。三法交替使用,灵着哩!
沈存步:“随地吐痰”有损尊严
国人的“随地吐痰”已成社会公害,也为世人所不齿。
决非危言耸听。有两个实例:一是在西欧的某宾馆大堂里竟贴着“严禁华人随地吐痰”的字样。中国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有人向店方抗议,说此文字有损、有辱华人。宾馆经理居然轻声漫语地说,“对不起,我们已发现的12例随地吐痰事件中,12名全是华人。”这话令人听了,既气愤又尴尬。二是新加坡有个统计,2006年,被处罚的随地吐痰者中,中国人占很高比例。
我过去也是个随地吐痰者,且恶习很深。现正在努力改正。平时,总是随身推携卫生纸若干,万一有痰要吐,先吐在纸上,置于自己随身带的小塑料袋内,然后见到垃圾桶,再弃之入内。
讲到底,随地吐痰之陋习,乃是一个人不文明、图方便造成的。“啪”一下,却让名誉扫地、细菌横飞,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这既是习惯问题也是个人的道德水准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黄浦:从“吐一口痰”看明智文明
有一件事让我难忘,那就是在天安门广场随地吐痰而接受教育又被罚款的事。
2005年春,我随社区退休老人旅游团到北京参观。4月7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不自觉地吐了一口痰,立即被首都卫生监督员发现。“同志,这是公共场所,你不讲卫生,随地吐痰,要按章接受教育,罚款10元”。当时,在众目睽睽下我甚感尴尬、丢面子,自己还是一个老师哩!我掏钱罚款,连声表示下不为例。这时,那位卫监同志递给我一张红纸,上面印着《天安门地区旅游者十个不准》,我认真阅读这份宣传材料,收益颇大。
明智文明是公民的道德规范。从那次随地吐痰被罚款教育的事件中,我收获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讲卫生光荣,随地吐痰可耻。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一定要从“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做起,向一切陋习宣战。第一,从我做起,要努力做到不乱扔垃圾,排队讲求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我现在的做法是,外出携带一塑料袋,如克制不住,一定要吐,就吐在袋里,抛到垃圾桶中。第二,向广大民众宣传。我家住江苏东台市农村,一定当好义务卫生宣传员,教育广大农民兄弟,破除陋习,改正陋习,发扬讲卫生的社会风尚,争取明智文明的更大普及。
唐学丰:不可小视“随地吐痰”之陋习
拥有一个清洁美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是,一些公民缺乏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不良的卫生陋习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随地吐痰”便是其中之一。“勿随地吐痰”虽然写进了公民文明守则,但一些人总认为,吐一口痰有多大的问题?因而照旧不拘小节,不讲文明,“潇洒”吐痰者随处可见,“禁止随地吐痰”成了一句空话。
“随地吐痰”,不是一件小事。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更反映了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就是说,小小一口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乎社会的和谐进步。1993年6月,我从广州乘飞机到上海,大都市的优美环境,清新空气,使我羡慕不已。但在机场大厅里,却见到某些旅客不文明的一幕,至今难忘。一位中年男子,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抽出一支香烟,“咔嚓”一声点燃了,一股浓烟在头顶上缭绕,给值勤员逮个正着:“同志,严禁吸烟,违者罚款”,撕下一张罚单,罚款5角。转过身来,又有一位旅客,咳嗽不停,值勤员正要打招呼,一口痰落在我的脚跟前,又是罚款5角。那位旅客不情愿:“一口痰要罚5角钱,我擦了不就行了。”值勤员说:“照章罚款,自清痰迹。”位旅客觉得丢了面子,放不下架子,不服处罚,结果被“请”到了警务室。事隔不到半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家公司与外商洽谈了一个合作项目,外商已决定投资1000万美元,可洽谈会结束后,外商在电梯里发现处处痰迹斑斑。外商说:“文明程度如此低的公司,其员工素质让人怀疑!”最后拒绝签订合同。由此可见,不讲文明,随地吐痰,还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
文明的生活需要文明的人们去创造。要让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克服随地吐痰的不良陋习,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与制度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随地吐痰的顽疾得到根治,才能营造出美好的环境,建成文明的家园。
张伟杰:告别陋习,需强化宣传和监督
走在街头巷尾,很容易就能看到诸如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看似小事,易被人忽视,实则有很强的危害性,它污染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人们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就拿随地吐痰来说吧,痰液中含有多种病菌和病毒,随地乱吐,这些病菌和病毒会在人群中传播导致疾病发生。
上述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健康、文明的意识淡薄造成的。人具有惰性、随意和不受拘束的天性,如果缺乏约束,天性凸现,于是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出现了各种不文明行为和陋习。
要改变之,必须强化宣传和监督工作。宣传就是要普及科学、移风易俗。只有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把“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变为自觉的行动。监督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制约机制,使不文明行为和陋习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问。只有监督,才能有效减少参与不文明行为的人数和次数,进而提高文明程度。我曾到过某地,由于该地监督工作抓得较好,不文明现象极少。其主要的做法是“重奖重罚”,即对举报者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违犯者给予经济和行政上的处罚等。如对随地吐痰者每次罚款10元,并让其卫生值班,直至发现第二位随地吐痰者方可回去;对举报者每人每次给予20元的奖励。该地的做法不妨一试。
总之,只有强化宣传和监督工作,告别不文明行为的进程才会不断加快,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健康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黄智生:教育与惩戒
国人的陋习,笔者深恶痛绝,增身受其害。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教书时,家住一楼。楼上的邻居时时站在阳台上往下面吐痰,有时往下扔果皮。有一次,是个下雨天,不小心踩在一口痰上,脚下一滑,摔了个脸朝天,疼痛不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陋习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去除国人的陋习,笔者认为,必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所谓教育,就是要宣传陋习的危害,引导人们讲文明、讲卫生。笔者曾对楼上邻居说,随地吐痰,病菌扩散,污染空气,有害健康。假如你住楼下,我吐口痰,你舒心吗?邻居连忙道歉。一般来说,将心比心的劝说效果比较好。我看见一位退休教师在他住的房的围墙上用石灰水写着:“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请不要在这里倒垃圾!如果我往你的住处倒垃圾,你做何感想?”结果,便再没有人在他的围墙外倒垃圾了。
然而,要改变众人的陋习,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有人会认为这是小事,就是不听劝告。这也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对那些不听劝告的人,有关部门要对他们给予适当的惩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原来也有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后来,他们通过重罚解决了此难题。如新加坡有一条法律规定,使用厕所后应主动抽水冲洗,否则就是违法,只要证据确凿将被罚款。初次违犯者罚款150新元,再次违犯者罚款500新元,以后每犯一次则加罚款1000新元。正因为如此强硬,新加坡管好了卫生和其他方面的事情。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国家建设部已经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市民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将会责令其停止该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单位有此行为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我们对建立的法规,也像新加坡那样严格执行,就会取得同样好的效果,那将是大家的幸运。
(编辑 祝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