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糖尿病病人为何易发生感染?等
作者:佚名
我今年55岁,过去身体一直健康,也相当爱清洁。然而,最近我总觉得外阴部瘙痒难忍,任凭怎么清洗也无济于事。后来,医生要我检查血糖,结果发现餐前、餐后血糖均高,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还说这外阴瘙痒是糖尿病引起的感染所致。请问这是咋回事?
辽宁 樊玲
樊玲读者:
像你这样,有相当部分的女性糖尿病病人早期症状是阴道瘙痒。究其原因,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致使血液中糖分升高,尿液中糖分随之升高,阴道内糖分亦增高,打破了阴道内的酸碱平衡。于是,平时潜藏于阴道内的白色念珠菌(俗称霉菌,属真菌类)趁机兴风作浪,生长繁殖,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加上局部尿道刺激,从而出现瘙痒。
糖尿病病人不仅易致真菌感染,而且由于血糖浓度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会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体抗感染能力下降。糖尿病病人易并发血管病变,引起血流障碍,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失去活力。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神经病变,感觉不灵,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损伤,导致感染。老年人体质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自身免疫力不足,更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例如皮肤疖、痈等感染可反复发生,经久不愈,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因此,中老年女性若阴部出现莫名其妙的瘙痒时,应及时去医院做有关糖尿病方面的检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积极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勤洗澡,注意外阴部和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皮肤遭受损伤。这里特别要提及的是,糖尿病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和服药治疗,必要时毫不犹豫地应用胰岛素。须知努力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之内,是预防各种感染的关键。至于年老体弱、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或常出现低血糖者,则应适当放宽标准,以避免低血糖。
冬季老年人的皮肤为何越洗越痒?
我年近古稀,退休在家,养花种草,照看孙子,颐养天年,其乐融融。然而不知何故,这两年一进入冬季,全身皮肤就开始瘙痒起来,开始时我还以为是洗澡次数太少的缘故,于是就天天洗,用热水烫,结果是越洗越痒,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山东 刘 勇
刘勇读者:
不少老年人像你这样,每年冬天一到皮肤就出现瘙痒。瘙痒往往在晚间就寝解衣时发生,先是在小腿前方,紧接着漫延到大腿内侧、关节屈面及肩背等处。奇痒难忍,影响睡眠,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才逐渐消失。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冬令皮炎”,又称“冬季皮肤瘙痒症”,简称“冬痒症”。
冬令皮炎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体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皮肤的韧性和弹性减弱,以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加上衣服的摩擦所致。老年人的皮肤生理功能发生了退行性变化,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减少,寒冷季节皮肤更干燥,故更容易出现瘙痒。
有不少老年人误认为“冬痒症”是由于洗澡过少引起的,于是就经常洗澡,甚至天天洗澡,有的人还用毛巾使劲搓擦。殊不知,老年人干燥的皮肤在冬季寒冷空气的刺激下,本来就容易瘙痒,如果再经常洗澡,又受到热水的反复刺激和毛巾的用力搓擦,就会越洗越痒,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冬季里老年人洗澡不宜勤,洗澡的水温也不宜过高,一般7~10天洗一次,水温在35~40%即可。洗澡时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或香皂,也不要用手或毛巾使劲搓擦皮肤,以免过多破坏皮肤上的脂质膜。另外,还要注意改变长时间泡澡的习惯,一方面可减少热水对皮肤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可预防“晕堂”的发生。冬季里,可用适量沙参、玉竹、麦冬(5粒)与龙骨或排骨煲汤食用,对预防“冬痒症”很有裨益。
做心电图检查应注意什么?
我是一名退休工人,最近总觉得容易疲劳,还常感到心慌、胸闷。自己摸摸脉搏,发现偶尔还有停跳的现象。我准备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请问要注意哪些问题?
安徽 刘 杰
刘杰读者:
像你这样因心慌、胸闷到医院就医,医生往往要求做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病症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在做心电图检查前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要空腹检查。空腹检查易出现低血糖,使心跳加快,这样会影响检查效果;②不要在匆匆忙忙的情况下检查。如走远路、爬楼、劳动或运动后心跳会加快,使检查结果不准确,此时应休息10~15分钟,待平静下来再做检查;③不要紧张害怕。检查时精神要放松、自然,也不要与医生讲话,否则会产生干扰现象,导致心电图不正确;④不要穿难于脱解的衣服。做心电图检查时,应穿容易穿脱的宽松的衣服,并将身上佩戴的手表摘下,手机、钥匙、刀具等取出,防止干扰心电图。
这里必须指出:做心电图检查应选择最佳时机。例如,有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就能反映出当时心肌缺血情况。而休息一会儿或服药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心电图检查就表现正常了。又如早搏(尤其是室性早搏)若不是在症状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则可能得到的是正常的心电图。因此,应在患者感觉最痛苦,自觉症状最明显、临床症状最突出时检查心电图,这样就能“捕捉”到异常情况。另外,也不能因一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思想上就麻痹大意,而应密切观察病情,以便在下次出现症状时再检查,必要时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定期输注脉络宁等药物能预防脑中风吗?
我今年72岁,患高血压病多年。最近听好友说像我这样的病人定期输些脉络宁、复方丹参等药,能够预防脑中风。请问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山东 鲁 佳
鲁佳读者:
众所周知,脉络宁、复方丹参注射液还有维脑路通等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以及抗凝血、溶血栓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广泛用来治疗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多发性大动脉炎、脑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等周围血管、脑血管闭塞性疾病。
但是,现在在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中,流传着“定期输液能预防中风”的说法。在他们看来,只要每年定期输上几次液,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就能使人安然无恙。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因为这些药物和液体,还有输液皮条和穿刺针,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并不能达到100%的无菌,这就给输液治疗本身带来了更多的感染机会。再说输液与定期输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病了进行治疗性的输液是必要的,但是定期乃至经常输液则没有必要,甚至有害。临床上不是经常可以见到输液反应的病例吗?
中风,祖国医学叫“脑卒中”,现代医学则称“脑血管意外”,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它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增高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须知预防中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医生具体指导下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包括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例如饮食宜清淡,不嗜烟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过度肥胖。此外,还要做,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心态平和,而不能单纯依靠输液。要知道,那样做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增加潜在的危险因素,对身体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