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决斗而亡

作者:黄建民




  1月26日,俄国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普希金给一个名叫当泰斯的人寄去了一封决斗书。当泰斯是位法国侨民,其时正在俄国的政府卫队里服役。由于当泰斯公开向普希金的貌美妻子娜塔莉献殷勤,并奚落他,所以普希金约当泰斯于次日下午5点钟在一个叫做切尔耐雷特希来卡的地方进行决斗。当泰斯首先开枪。普希金的腹部被击中,一头栽倒在地。大家都以为他死了,当泰斯也打算离开了。可是没想到,他竟喊住了当泰斯,并慢慢地支起了身子;他要了另外一支枪,以取代他那支已掉进雪地里的手枪。他半卧雪地瞄准了仇人——子弹击中了当泰斯的胸部,当泰斯也倒在了雪地里。普希金见状兴奋地喊起了“好!”但随后自己就昏倒了。醒后他问:“我打死他了吗?”证人回答:“没有,不过你把他打伤了。”普希金感到遗憾,说道:“一旦我们俩恢复健康,就会重新开始决斗的。”然而普希金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了。原因是普希金的肠子被击中,骨盆也已破碎,他的伤势严重。只经过一天多的时间,这位写过《自由颂》、《乡村》、《茨冈》、《寄西伯利亚囚徒》、《叶甫盖尼·奥尼金》、《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众多名篇佳作的、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人于痛苦中咽了气,时为1837年1月29日下午2时45分,终年38岁。死前普希金曾表示原谅自己的妻子,甚至表示要原谅大难不死的当泰斯。
  时隔4年,俄罗斯的又一著名诗人也在决斗中丧生。他叫莱蒙托夫,以记述普希金决斗的《诗人之死》及《波罗金诺》、《恶魔》等诗篇和小说《当代英雄》等作品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声誉。
  1841年7月13日,退役少校马尔丁诺夫受人挑唆,向诗人提出了决斗,诗人接受了挑战。7月15日傍晚,在高加索地区五岳城的马舒克山麓,两个对手站到了各自的位置。诗人在平静地看了对方一眼后将枪筒朝天空扣动了扳机,而可耻的马尔丁诺夫则在久久瞄准后将子弹射向了诗人。莱蒙托夫的心脏和肺部被击中身亡。年仅27岁。
  动不动就决斗的恶俗使众多无辜者与有才华者死于剑血与枪声之下,真是可叹。
  决斗早先是“神明裁判”的一种方式,据说起源于古巴比伦、古希腊等国。所谓“神明裁判”,就是由“神”来判定哪一方有罪。当时的人们相信,上帝明察秋毫,会在决斗中让有罪的一方惨败。如果谁在决斗中身亡,就证明此人有罪或有错,法律也不追究对方的责任。习俗认为,敢于决斗的是勇敢者;回避决斗则是可耻的。双方发生纠纷(如争夺情侣、财产,甚至是观点相左)时,为维护尊严与荣誉,往往会相约决斗。一个人一旦宣布要决斗,就不能反悔;言和必须双方同意,否则仍要决斗。如属没有能力的(妇女、残疾人)决斗者,可找人代为决斗。商定后双方就邀请证人,商妥决斗的时间、地点和使用什么样的决斗武器,按规则公平进行。古时决斗多用长剑,近代常用手枪。若以枪支作为决斗武器,则由抽签来决定谁开第一枪。欧洲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描写有这样的场面。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也都在作品中写到过决斗情景。有些决斗相当残酷,16世纪时一位法国伯爵在决斗中被刺中了19剑,拖了多天才痛苦地死去。大约到了20世纪初,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律的完备,决斗才逐渐被取消。
  
  (编辑 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