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科学新概念让冠心病不再可怕

作者:张 园




  眼下,不论是上了年纪的,还是风华正茂的;不论是病人自己,还是他们的家属,与冠心病沾边儿的人越来越多。冠心病的危害自不必说,如果真的消灭或控制了冠心病,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能多出10年。
  
  新概念一:要绝对重视冠心病
  
  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不少人在听到癌症的诊断后就像接到了死亡判决书。但是,提到冠心病,多数人却毫不在乎,认为无甚大碍,离死亡远着哩。
  其实,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至目前,我国冠心痛的死亡人数是癌症的2.5倍,而且冠心病的致残率更是明显高于癌症。另外,很多冠心病病人往往是突然死亡,根本没有抢救治疗的机会。而绝大多数癌症病人从发病到死亡却有长达数年的治疗时间。
  
  新概念二: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冠心病病人往往年龄较大,所以许多人认为,冠心病是老年病。其实,罹患冠心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年累月发展的结果,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年、数十年、几十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冠心病不是老年病,而是青年病、儿科病。所以,“从儿童抓起”这句话用在冠心病预防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冠心病的预防原则是:避免肥胖,不吸烟,少吃甜食,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适当运动,心态平和。别看这几个字,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挺难。
  
  新概念三:精确地诊断冠心病要靠冠状动脉造影,甚至是血管内超声
  
  很多人声称自己患了冠心病,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有胸部不适症状,加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也不断更新、深化。因而。诊断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的确,心电图是一种物美价廉、无创伤的检查,心电图的发明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难以言表。在20年前,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权威性的意义。虽然。现在仍在使用心电图,但是其权威性已大大降低了,其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仅60%左右,精确性尚达不到20%。这里的原因有心电图检查本身的客观局限性,也有使用者的水平问题。用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在这里,笔者不解释这些难懂的心电图术语,我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ST段压低和T波倒置不仅仅表示为心肌缺血,像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离子紊乱等都有类似的表现,很多根本就没有心脏病的人也有类似的表现,特别是中青年女性。
  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有不少确诊为冠心病,甚至是很严重的冠心病病人,他们的心电图表现却是正常的。笔者认识一位78岁的老翁,患冠心病多年,但心电图一直没有缺血表现,为了确诊,做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令人大为吃惊,该患者的三根冠状动脉(心脏的营养血管叫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就叫冠心病)堵死了一根,另外两根也堵了80%。由此得知,心电图异常不一定是心脏病,心脏病也不一定有心电图异常表现。
  那么,如何才能确诊冠心病呢?如果你被心电图发现有“心肌缺血”,则应该做心动超声检查和心脏负荷运动试验,最好同时化验血糖、血脂。有条件者也可做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如果这些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则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冠心病也比较轻微。如果你是女性,而且没有绝经、没有高血压、没有糖尿病、不胖、不吸烟,上述检查都正常,仅有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那么,恭喜你了,你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运动试验都有阳性改变,则有80%~90%的可能是冠心病,但仍有10%~20%的误诊率,在女性,误诊率可能高达30%。然而,这种误诊绝对不属于医疗事故,因为这些仪器就这么大能耐。
  那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确诊冠心病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被称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这个金标准的准确率可达98%以上。大致的做法是:从大腿根部或手腕部的动脉插一根直径2毫米的塑料管,一直到达心脏附近的冠状动脉开口,将一种能使血管显影的药物注射进冠状动脉,同时照相,就能得到冠状动脉的照片,分析这张照片,就能得出是否患了冠心病的结论。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就没有100%准确的方法?其实也有,那就是冠状动脉造影加血管内超声,只是血管内超声的普及率不高,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医院还没有这项技术。
  
  新概念四:他汀类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药物
  
  到目前为止,冠心病仍然没有根治的办法,它是一种终生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血管狭窄的程度和狭窄的范围,根据经验,血管狭窄的程度小于50%时,主张采用药物治疗。目前,最好的药物是他汀类调脂药,这类药物的共同处是药品化学名称的后面都带有“他汀”二字的后缀,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等等。如果看药品说明书,他汀类的作用是治疗高血脂症,一般不提治疗冠心病,所以不被人们重视。另外,他汀类是“治本”,作用缓慢,服药者往往感觉不到药物的作用,而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则起效快。用了以后立刻就能感到症状缓解,所以,患者对扩血管药物的重视和偏爱远远大于他汀类药物。据估计,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他汀类的不到1/5,而几乎100%的患者都服用有扩血管作用的中西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扩血管药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新概念五:较重的冠心病患者,应该接受介入治疗
  
  简单地说,介入治疗是以一种导管或微型器械,通过皮肤微小创口侵入机体的方式直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到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就是运用与前述的冠状动脉造影相同的方法,将一根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然后再通过这根导管送入器械,将已经堵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打通,使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
  如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的狭窄程度超过70%,而且病人的症状显然与血管狭窄有关,则应该做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血管狭窄的部位安放一个金属支架,支撑住狭窄的血管壁,这样就解决了狭窄问题,使心肌缺血得以缓解。
  据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使死亡率降低4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情况之一,如果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介入治疗,能使死亡率降低50%~70%。特别是那些在患病后6小时内及时接受介入治疗开通血管的患者,其心脏功能几乎不会受到多少影响,其中大部分人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新概念六:应该做搭桥手术的病人,要鼓起勇气接受手术
  
  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是指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介入治疗之前,欧美发达国家的搭桥手术非常普遍。但是,随着介入治疗的开展,原来大部分需要搭桥的病人都转而接受介入治疗,原因是介入治疗方法简单安全,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小,效果及价格与搭桥术相当。目前,介入与搭桥的比例大约是10:1。
  有两类患者需要搭桥:其一是冠状动脉病变太重,已经不适合介入治疗的病人:其二是需要安装多个冠状动脉支架、花费巨大难以承受的病人。
  谈到搭桥手术,很多人感到恐惧,害怕下不了手术台。的确,冠状动脉搭桥是大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风险性大大降低。据一项心脏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的995例搭桥术统计,死亡率仅仅为0.83%,也就是说,挽救120条生命,才死1个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数字啊!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