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无疾而终

作者:黄建民




  英国白金汉宫的发言人在2004年10月30日对外宣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婶婶、曾长期从事政府工作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艾丽斯王妃于当日去世,享年102岁。
  人们认为,艾丽斯王妃是“无疾而终”的幸运人物。
  2006年9月4日的一则电讯也告诉我们:“瑞士最长寿的老人安娜·林杰于4日晚在睡梦中无疾而终,享年110岁。”
  但是,医学界长期以来并不相信“无疾而终”的说法,认为老年人的死亡都是病理性的,真正生理性自然死亡的,几乎没有。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曾经对8位“无疾而终”的百岁老人进行尸体解剖,结果发现:8位老人中有4位是因患支气管肺炎死亡的;有2例死于癌症:有1例因肠道阿米巴引起的肠出血、肠坏死身亡;只有1例死因不明。同时发现,这8位老人平均有7.3种疾病,包括有严重腹主动脉瘤、局限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等。结论是:高龄老人“绝不是无疾而终”。
  另有人指出:老年人在生理、免疫、代谢等方面都有特殊性,不少疾病的表现十分隐匿,难以发现,因此,初看起来好像是在没病的情况下离世的,实际上他们并不存在所谓的“无疾而终”问题。
  的确,如果认真全面地体检一下,又有几人不被查出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呢?问题是,身体有无疾病是一回事,是否因病变致死是另一回事,不宜混为一谈。
  其实,一般所说的“无疾而终”,是指某老年人平时身体尚可,死前没有出现可以马上致死的病变;谢世前也没有什么痛苦与挣扎的迹象;他们往往又是在睡眠中无声息地安详离世的。拿瑞士的那位林杰老人来说,从报道中我们知道,她110岁时仍然“身体硬朗,思维活跃”,可见她去世前并未出现足以致死的信号,她很有可能是因机体主要器官的自然老化、功能衰竭、“一口气接不上”而在“睡梦中”撒手西去的。在这种情况下,说她“无疾而终”当然不为过。
  在19世纪,法国大法官和作家布里亚·萨瓦兰的姐姐于百岁时去世。有关记载称:她是在吃饭时寿终的。她当时对仆人说道:“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赶快给我端上甜食点心!”遗憾的是,记载太简略,没有告诉我们这位寿星究竟是吃到甜食之前去世的,还是在进食中或是吃完甜食后去世的。我们希望她在吃完甜食后带着微笑再走向另一世界。这样的“走”毫无疑义地可归之于无疾而终。
  1773年3月24日,终年79岁的英国政治家和作家切斯特菲尔德散步回来后别人问他:“您去呼吸新鲜空气了?”他很有预感地说:“不,我去演练了一遍我的葬礼。”此时看到熟识的朋友走进房间,他还吩咐仆人:“请拿一把椅子来给戴芬勒坐。”可过后不久,他就在朋友的怀里闭目长逝了。
  2007年1月3日,我国著名诗人,享年89岁的蔡其矫先生走得也十分平静。知情者介绍说:“他睡觉是打鼾的,当听不到鼾声走进他的房间时,他已经走了。”
  活到高龄,又能安详平静地悄然而去,这样的人生应该视为是完满的、幸福的。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