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6期
歧视是最大的病毒
作者:霍寿喜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患乙肝,他在散文《人病》中,精彩地描述过一些探病者的心态(诸如“出门后就洗手”之类)。作家也有些恼怒了:“人们在歧视我们,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要进电影院。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他们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贾平凹的这种“极端表达”,显然是被日积月累的强烈的“被排斥感”所“逼”出来的。当时,正值《废都》被列为“黄书”而打入“冷宫”,作家本人也因为乙肝被“放置”在隔离区,而后妻子与之离异。作家似乎跌入了人生的低谷。
乙肝患者真的就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吗?一位研究“乙肝歧视”现象的社会学者说得好:“乙肝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歧视,是无知。歧视,才是最大的病毒!”一些非法行医者则利用人们的无知,抛出所谓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先变为“乙肝”,而“乙肝”会演变为“肝癌、肝硬化”,最后导致死亡……从而诱导人们持续买药,不断“治疗”,从中获得大量不义钱财。不可否认的是,乙肝歧视客观上助长了这种非法行医。
事实上,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亿多人,但只有1/10会发展成为乙肝,另9/10则终身不会发作。乙肝只是以血液、分娩、性行为和体液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只要不存在体液交换(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接吻或面对面吐气说话)的可能,病毒传染也就不可能存在。
由此可见,积极预防乙肝是没错的,乙肝也是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如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乙肝也很难治愈,但完全可以通过治疗进行有效的控制,前提是,必须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治。当然,最难治愈的还是乙肝歧视“病毒”。所有歧视乙肝的心态、言语和行为,都是非科学的,因而也都是错误的。这种歧视不仅与“营造和谐社会,实施人文关怀”的大氛围格格不入,给患者及亲属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