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我看“医托”
作者:佚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疾病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难题。然而,常常有这样一群人,混在医院里打着“好心人”的招牌,物色目标,将患者骗到其他医院或黑诊所中,榨取钱财,贻误患者治病良机。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恶行于市的医托。
欺诈的“境界”有两种,一种是骗财不伤身,一种是骗钱又伤身。医托毫无疑问是属于恶劣的第二种,医托的欺诈不仅仅骗去患者的钱财,而且耽误患者看病时间,往往导致患者不仅失去钱财,更重要的是失去健康乃至生命,是伤害生命和健康的诱奸者。
医托并非毫无技术含量的“职业”,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力和煽动力。医托们往往会盯上一些初诊患者,欺负他们不了解情况,先是装作好心人竭力套近乎,再用所谓的亲身体验将患者骗到他们搭线的其他医院或黑诊所。
医托眼中的“中意目标”往往以农村来的患者为多。农村医疗知识不普及,很少接触外界,农民们往往都是迫不得已才进城看病的。他们有的兜里装的是孩子的上学钱,有的兜里装的是儿子娶媳妇的钱,有的则带着几年的田地积蓄,有的则是求亲告友借的钱来到城里求医。他们希望到了城里,能治愈身上的疾病,再拼命地投身劳动中,把这些钱赶快赚回来。
可是,医托们不会想这些。那些贫病交加、满眼渴望的求医者,那些在医院大厅里痛苦不堪的重病患者,在医托的眼里,犹如一只只肥羊。
经过医托的介绍吹嘘,患者来到医托指定的医院或者黑诊所,在那里被“专家”忽悠一顿,拿着上千成万块钱的不知名的“特效药丸”,满怀憧憬地回到家里。他们以为遇到城里的好心人给他们指点了再世神医,他们身患的疾病从此可以治愈,岂料这恰恰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一些患者用了所谓神医的中药,久病不愈,但好在及时清醒过来,认识到疗法无效,再去正规医院就诊,这类患者属于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还有一些患者则因为贻误了治病的良机或因假药副作用所致,需要加倍的钱去医院就诊。更有甚者,一些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就此被医托谋害。
对于医托现象的源头,经过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相关立法不完善,在医改过程中的医疗市场混乱,执法部门对黑诊所打击不力:大医院看病成本过高,医院公信力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医学普及知识传播不力等。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杜绝医托这种诱奸生命和健康的丑恶现象,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王庆顺:我与“医托”对着干
我在南京一家媒体的读者投诉部门工作,经常接待一些被“医托”坑蒙拐骗过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这些上当受骗者大多是平时很少出远门的农村人或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这两类人有一个共同点,即经济条件比较差,他(她)们到大城市里来看病,一般都是在病情比较严重,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才来的;也往往是东求西借甚至私下借高利贷进城来求医的。而狠心的“医托”却常常能用“非常职业的骗术”来诱骗这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势求医者。
每当我接待这些被“医托”骗去“救命钱”的弱势人群时,每当我目睹一张张欲哭无泪、茫然无助的面容时,都充满着对“医托”的憎恨。我往往“咬牙切齿”地对报社同仁们说,“这些可恶的‘医托’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我不仅仅是对上述弱势群体的口头支持,我还竭尽全力地向各有关职能部门举报、通报有关“医托”骗人钱财的实例。由于我不懈的努力,近几年来,我已为数以百计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讨回了公道,也协助有关执法部门打击了不少“医托”。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我们的帮助下,追回“失而复得”的“救命钱”后,都表示要买锦旗送给我,还有人要送家乡的土特产给我“尝鲜”。对于这些患者、患者家属的美意我一概婉言谢绝,但我对他(她)们有一个要求:请他(她)们在返乡后一定要告诫其他准备去大中城市求医的人,千万不要上“医托”的当;如果不慎着了“医托”的道,务必要向媒体或卫生、工商部门、警方举报;只有使“医托”成为“过街老鼠”,才有可能彻底驱除游荡在医院门前的“医托幽灵”。
陈毅:解决“医托”背后的问题
医托害人匪浅,该如何对这个“病症”下药,需要有特别的办法。
杜绝医托仅仅靠公安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解决医托背后的问题。受医托骗的人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患有疑难症、大病、慢性病或不治之症;二是不了解医托现象。当患者带着急于求助的心情来到医院时,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一个专治这种病的专家,即使怀疑可能被骗,也有人愿意试一试。
因此,解决医托问题的第一个策略是建立公共医疗信息服务系统。我们已经有了像导医热线和助医网这样的组织,如果能够将现有的医疗信息系统组合,在旅馆、车站等公共场所宣传这个服务系统,告知人们当心医托骗局,就会减少很多受骗的人。
看病难也是医托盛行的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挂不上号的情况下被医托骗了。因此,大医院,特别是名医院除了做好本院的导医工作之外,是否也可以协助“疏散”一下病人呢?例如,大医院加强合作,提高专家的工作效率,使外地病人能很快得到诊疗。这也是减少医托骗人的措施之一。
解决医托问题的第三个策略是提高对医托雇主的经济惩罚。雇佣医托的企业或个人之所以愿意冒险雇佣医托,是因为被抓到后的损失小于雇佣医托带来的收入。因此,加大对雇主的经济惩罚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医托。在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后,医托就只能改行了。
黄智生:切莫轻信并婉言谢绝
医托,我遇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绵阳中心医院做血糖化验,从医院出来,有人喊我“黄老师”,我还以为遇到了以前教过的学生,但一看相貌却十分陌生。他告诉我,他认识一位在某军区医院治疗糖尿病的权威医生,并说,再过两条街就有直到军区医院的汽车,他可以领我去。我顿时生疑,因为中心医院是绵阳最著名的医院。于是,我问他:“请你告诉我,我叫什么名字?”他却说一时想不起来了。我笑着对他说:“谢谢你。我已经开了药,等我吃完了药,再来找你。”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次是在一个下午,我和老伴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中年人递给我们一张卡片,说他是北京医科大学的,在这里给老年人义诊,只要我们填上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便可以在第二天到某酒店免费检查身体和诊断疾病。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到酒店,果然坐了许多中老年人。我们进去后,便有人来问有什么病,并让我们填表。然后,他们就大讲他们新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