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退休生活“三三制”等篇
作者:潘春华等
第一是“三参与”:即参与做家务、接送孙女上学、行风监督。家务通常分内和外两部分,老伴主内,负责买菜做饭、浆洗、打扫卫生等。我主外,买米打油、缴纳水电气费、到超市购物等活全是我的。去年,孙女上幼儿园了,每天基本上都由我接送。我这么做,不仅尽到做长辈的一份责任,而且也在其中享受着天伦乐趣。另外,前年我被市政府行风办及市电台聘为“行风热线”特邀监督员后,便积极参与,我收集群众意见,通过“热线”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监督落实,从而解决了一些民生问题。
第二是“三练”:即练习写作、养花、锻炼身体。练写作就是练习写新闻报道,消息、言论、游记等体裁的文章,目的不是挣稿费,想成什么“气候”,只不过是兴致所至。至于养花,我本不在行,也是闲情逸趣所致。退休后,我栽养了石榴、月季、银杏、茉莉、吊兰、迎春、仙人球等,其中有一盆枝干虬曲的腊梅是我的最爱,从不忘为其浇水、施肥、整枝,终于见到它花蕾结满了枝头。所谓锻炼身体,就是散步健身。
第三是“三看”:即看报、看书、看电视。退休以后,我自费订阅了一些报刊,还每天到路边的报栏阅读《镇江日报》,每周两次去图书馆阅读。我喜欢看一些名著和理论书籍。过去看过的书,而今重读收获不一样。我从《易经》中读到“与时偕行”,此话曾被李大钊用白话文解释为“与时俱进”,这是极深刻的,对指导各项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再如,读到李世民在《百字箴言》中说,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交。我想这对干部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从善交友等都有帮助。看电视,我主要是看新闻和民生节目以及品位较高的影视剧等。
“三三制”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了。当然,“三三制”并非每天都要一项不漏地去实施,而是根据需要去做。如此这般,我的晚年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编辑 王建国)
在养壶中养生 张元国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玉与壶,其理可相通。为了养生保健,我便养了一把紫砂壶!壶看似没有生命,其实经过人的泡养,它以温润有神来回报主人对它的精心呵护。养壶做到人壶合一!就是在“养”自己,也就是养性、养心、养生。
养壶者养性。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养壶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就逐渐生辉了。平时用壶沏茶,我经常以手抚摩壶身,一日十遍、百遍,尽量让手泽接触壶身。如此天长日久,壶身定会日渐细腻、晶莹、光滑、净亮,如玉似鉴;而手感舒适后便能让自己心神宁静。
养壶者养心。养壶是心急不得的。我对养壶每个细节都很尽心,顺其自然,不刻意去养。不急于求成。如果你心情浮躁,你的壶一定养不好。不温不火之壶韵正是壶艺陶冶性情之境界。好的壶是饮茶人内心的风景。如此养壶,养到后来,怕已分不清是在养壶的气质,还是养自己的气度了。
养壶者养生。通过养壶,泡茶、擦拭壶身、摩挲壶体,使自己发现壶的美,进而欣赏壶岣美,爱护壶的美。而通过这个过程使自身的心灵也美起来。在喝茶养壶的过程中,我看着壶的一天天变化,情感更深厚。一把壶凝聚着玩者的身心所依。紫砂壶里,沏泡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人生的轨迹,生命的画面。壶也在岁月的把玩中,融入人的生命和情感,壶与心交谈,心与壶交流,才能懂壶语。壶冷暖两宜,不挑主人,不嫌贫富。大凡壶养得好,壶主的学养也高。遇事会调整自己,从容面对,接受最坏的,争取最好的。
夜深人静时,手执一把爱壶,品一壶香茗,听听音乐,看看书,在尘世的喧嚣中享受一份独特的宁静,那是何等的惬意!
(编辑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