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一群癌症患者的“相约看奥运”
作者:周贻谋
据媒体报道,5年以前,上海市有一群癌症患者发起“相约看奥运”的储蓄活动。他们互相约定,每天储蓄人民币2元,5年之后就用这笔钱做路费,组成“奥运助威团”一起前往北京观看奥运比赛。他们的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久之前,经过有关方面的“认定”,其中160名病情比较稳定的癌症患者,已经初步确定为首批赴京的“奥运助威团”成员。
82岁高龄的肠癌患者王老先生充满激情地说:“为了看奥运,大家5年来每天存2元钱,就是每天存下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存下去一个自强的信心。”王老先生的话很对,也很精辟,非常合乎科学道理。癌症患者若能充满希望,就可增强治疗的信心,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也会油然而生,便能自觉地克服消极悲观情绪,因而有助于维持心理平衡,自然有利于治病抗癌。退一步说,即使无法摆脱死亡,亦可提高其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在参加上述储蓄活动的群体中,有位年仅14岁的少年癌症患者,由于病情极其严重和迅速恶化,只坚持100多天就不幸去世了。但他在这短短的100多天内却始终充满激情,并在临死之前深情地对其母亲说:“妈妈,看来我活不到那一天了,把我存下的这200多元钱,捐给病友做路费,让他们继续下去。”这位少年癌症患者的话,使其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心理宽慰,更是给了其他癌症病友以极大的精神激励。自2003年以来,病友们都要在五环旗上为一个环描上颜色,如今已有4个环描上了颜色,他们满怀信心地说:“现在只剩最后1个环了。我们到北京看奥运之前再把它描上。”
癌症患者心中有了希望,就能有效地抗癌和延长寿命,这样的事例可以举出不少。有两位癌症患者住在某医院的同一个病室,一个家住城市,是某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前来病室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家人劝他好好治病,不必操心家里的事:同事劝他专心疗养,不要考虑单位的事。这位患者感到自己已经变成了多余而又无用之人,并无多少生存价值,因而产生了沮丧情绪,几个月后便去世了。另一个患者家住农村,每隔1个月,妻子前来看望一次,除了带来一些生活用品和所需经费之外,便询问他家中大事应当怎么办,孩子该怎样进行教育,一切都要由他来敲定或拍板。这位患者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家中时刻需要他,绝不能在此时死去,于是下定决心顽强地活下去,因而活得有滋有味,故过了三四年仍然在充满希望地活着。
再举一例。大家知道,夏征农老先生是《辞海》的主编,他在年逾古稀时主编了1979年版《辞海》。他于1982年78岁时到医院做检查被确诊患了前列腺癌。但他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一边治病,一边坚持适度运动,一边积极考虑如何主编好1989年版《辞海》的问题。他在98岁高龄时又担任了《大辞海》的主编,是当今世界年龄最长的辞书主编人。他始终满怀希望和信心地活着,是一位久享盛名的抗癌耆宿,今年他将步入104岁高龄,成为一位年逾期颐的老寿星。
(编辑 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