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0期

谈谈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丁金勇 钱 莘




  老王是一名机械制造厂的工人,47岁的他,在车间进行钳工操作也有十几年了,除了偶有腰痛的小毛病外,身体还算硬朗。前两天,他和同事一起抬一根钢管,刚刚弯腰着力,突然腰背部剧痛,难以忍受,同时还伴有右大腿的牵涉痛。联想到3年前自己曾经因为腰痛到医院,进行过腰椎CT检查,显示腰椎有两个节段的腰椎间盘膨出和一个节段的突出,老王心里打起了小鼓,是不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啊!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了吗?
  老王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复杂,以损伤和退行性病变最多见,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具代表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外伤则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腰椎间盘是身体负荷最重的部分,一般成人平卧时腰3椎间盘的压力为20千克,坐位时达到270千克。正常的椎问盘富有弹性和韧性,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可承受450千克的压力而无损伤。一个人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椎间盘的弹性和抗负荷能力也随之减退。由于髓核含水量减少及纤维环过度经受外力变弱,髓核突出就较易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以腰4~5和腰5-骶1发病率最高,占全部腰椎间盘突出的95%以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引已有炎症的神经根,进一步增加其水肿,从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受累神经根受损对致炎物质的刺激异常敏感,从而使神经及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炎性渗出进一步加重,局部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上述三种情况引起的根性神经痛,向下传导,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放射痛”,引起下肢(多为单侧)神经根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反射异常,严重时还有肌力的改变,而且这种“放射痛”多通过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外侧到达踝、足背或足底,如果“放射痛”只到达膝或膝以上平面,那就不考虑这种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了。
  有很多能够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尤其是不常见的病种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伴有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容易把这些疾病误认为是椎间盘突出压迫所致。这些疾病包括:骶髂关节劳损和骶髂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盘源性腰痛、关节突关节的病变、骨盆出口综合征、肿瘤及瘤样病变、臀肌劳损、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棘间韧带劳损、腰3横突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脊髓血管畸形、腰椎管狭窄症、股骨头无菌坏死等。
  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需专科医生经认真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检,影像检查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临床上许多腰腿痛患者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自己以前检查的影像上有腰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就认为自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退变性或外伤性的腰腿部疼痛的原因很多,诸如以上列举的数种,需骨科医生仔细区分鉴别。只是单纯腰椎CT或腰椎磁共振检查显示有腰椎或多节段的膨出或突出并不能构成I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它只是影像学的改变,可称为“腰椎间盘突出”。流行病学调查已经证实,正常人群中1/4以上可有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的影像学表现而没有腰腿痛的症状。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和腰腿痛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只有依据病人的病史、病人的主诉症状、详细的检查、对应的影像学改变,四者相一致,才能确诊。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一字之差,但它们的诊断不同,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亦不同。所以,我们不要把“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等同起来,不要把“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同起来。
  老王的病经过医生的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5~骶1节段),经过严格的6~8周的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他的症状没有好转,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术后4周,老王又高高兴兴的重返了工作岗位。
  (本文作者系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博士)
  
  (编辑 兆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