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我看“小偏方治大病”等
作者:佚名
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
唐学丰:
我遇到的“土神医”
“文革”期间,我在连队当指导员。我们连的一名战士。高中文化,身强力壮,是个好苗子,我们特意把他放到炊事班,当一名猪倌。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但猪养得好,而且各项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成绩卓著,被广州军区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但在紧张的“支农”中却遇到“神秘”疾病的骚扰,身体一天天地消瘦。当时,认为是劳累过度,便让他好好休息,但人还是越来越瘦。让他去部队卫生队治疗,他就是不肯,宁愿跑几公里山路到县城医院就诊。然而,经历1个多月的治疗,仍不见疗效。
一天晚上,我和他去“支农”的山村,召开生产大队社员大会,会议结束后,一位姓冉的老农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指导员,你们那个小余战士,在‘支农’中为我们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大家都夸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现在得的病,在我们这个地方,一般医院是很难治好的,我倒能治好。”我问他:“是什么病?”他说:“我不好说,这个病呀,他在领导面前不好意思直说,这叫‘下巴底下支块砖——张不开口’。”回到连队后,我和连长反复商议,又把军医请来,决定对冉老进行一次“家访”。由我“访贫问苦”。由军医侦探底细。当我把话题转到小余的病情上时,冉老说:“偏方是祖传的,中草药是自己在山上采的,几乎没有什么毒性。不会对身体有伤害”。接着,又领着我们去看了他的中草药。有几种药材,军医也没见过。但他眼明手快,偷偷的抓了一些塞进了口袋;第二天,又专门请教了老中医,说是没问题。这样,我们心里有了底,征求了小余的意见,决定“试试看”。
几天后,我再次来到冉老家,表示感谢,并希望他用药剂量由小到大,稳妥治疗。他看我心存疑虑,忙说:“小余这样的病,方圆十里八里,都是我治好的,你放心好了。”此后,他每天上午7点,将煎好的药装在保温瓶里,准时送到军营,1日3次,每次3小盅,不到10天工夫,小余睡觉香了,饭量增加了,精神也好多了,病情明显好转。后来又加了几味中药,还增加了自酿甜酒,先服药后喝酒,半个月后,小余那种睡觉刚合眼,便迷迷糊糊梦幻不停,一夜之间四五次遗精的现象就完全消失了。而且不曾复发。老乡对我们说,冉老从小在祖辈的影响下,酷爱中医中药,掌握了家传秘方,坚持为大家义务治病,乡亲们称他是“土神医”。
其实,民间流传的偏方。是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有它的科学依据,若能得到开发利用,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的一位邻居告诉我,他老家如皋也有一祖传秘方,主人开了私人诊所,专治跌、打、摔伤。甚至是严重骨折。他给你调好中药(糊状),看上去黑乎乎的,往伤口处涂涂就好了,药费还很便宜。所以,对偏方不可不信。要警惕的是,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搞虚假祖传偏方,坑害百姓。所以,求助于偏方治病,一定要了解清楚。避免受骗上当。
黄智生:
药到病除之方是良方
我的父亲曾用偏方治好了久卧病床的支部书记。解放后,被人民政府保送读广西大学的父亲。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工作以后,他在医治兽病的同时,也在自学中医,免费为村民治病。我读中学时,曾听到老师夸奖我的父亲为会东县红岩公社一位大队支部书记治好了久治未愈的腰痛病。为了证实老师的话,我问过父亲,他说,是有这样的事,是根据经验自己配的方子,用了几种中药混合在一起做成丸子让他吃的,并说了每种药的名称和制作过程。父亲的善行,使我感到高兴和自豪。可惜,当时我没有记下药名和配制的方法,认为父亲知道就行了,以后他会用书面文字总结的。没想到父亲后来得了胰腺癌,对此还没有形成书面材料便辞别了人世,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民间偏方,不能轻易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确能治好某一种病的偏方就是良方。偏方的所有者,往往对外保密,只传给直系亲属。对这种偏方,应该加以保护,这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同时,应当尽量说服他们把方子献给国家,由有关专家加以总结和提高,以造福于人类。而对于骗人的所谓偏方,则应加以打击并取缔。
许军跃:
我与偏方
偏方,在民间特别受欢迎。偏方治病,既省事省时,又经济实惠,只要对症。效果就好。然而,偏方的配伍、药量和食法往往未免科学,有其局限性。我就曾经与偏方有过多年的恩怨。
小时候,我常常听爷爷说:“什么毛病毛病,只要大黄三钱。”这或许是我对偏方的最早了解,这与现在风行的排毒疗法是一致的。大黄性峻烈。只有身体壮实者,才能使用。爷爷体格好,一辈子活得既苦又乐,刚好适宜。有一次,我把爷爷备用的大黄当仙药吃过,结果,泻得一塌糊涂,我不知其性,也不知其用。我自小就身体虚弱,动辄感冒发热,老是头痛。因为家境不好,父母很少带我上医院,一般都是到野外抓些草药草根煎了,让我服下,或者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按住我刮痧,居然也屡屡使我成了“霍去病”。不过,我的后颈至今还隆着高高的肉块,很不雅观,以致我找对象时这一大瑕疵,还阻碍过我的姻缘。因为常常与简便的治疗方法打交道,长大后,我就有意地买这类书看,并付诸实践,还曾向别人推荐过《祝您健康》上某某偏方治什么病,不少疾病还真的治好了哩!帮助别人治好了病,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我成了一个偏方迷。如《偏方治大病》之类的书,至今还要不时地浏览浏览,偏方伴我走过一段段人生。
但也有偏方治不了的病,在中考和高考问题上,由于成绩不是太理想,我曾倍受刺激,思虑过多,得了失眠症。我用遍了我所知道的偏方,都未能成功。即使现在稍受刺激,也会失眠。然而,与偏方接触毕竟太多、太久,遇上小毛病。我仍然爱用偏方,特别是《祝您健康》上的偏方。
对于偏方,我的看法是:不全依赖,不全否定。偏方的“偏”,说明它既有存在的合理性,也决定了它的局限性,万事万物毕竟不能以偏概全。
蔡洪平:
药酒送我进医院
我患痛风3年了,几经治疗,花了不少钱,也没有取得好的疗效。前段时间,朋友告诉我一个偏方,说是蚕泡的酒可以治痛风,而且疗效明显。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了一瓶。这瓶酒看上去怪怪的,酒瓶里至少有一半都是泡了许久的蚕虫,看上去让人感到十分恶心,但为了治病,我还是憋着气喝了几杯。谁知,用了这样的“秘方”并没有收到神奇的功效,反而加重了我的病情,当晚,我便被送进了医院。
我对医生说:“喝了这种酒,关节疼痛复发了,而且比以往更为严重。”医生告诉我:“痛风病人根本就不能随便碰药酒,而且这种药酒的成分不明,如果含有毒素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自此以后,我再也不相信民间偏方了。
民间偏方为何时而神效,时而又会危及健康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告诉我,现在广为流传的民间偏方,部分是有效的,但更多的还需要谨慎对待:民间偏方大都是根据以往经验产生的,其疗效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人而异的,在这个人的身上见了效果,并不见得在另外一个人身上也会见效果。以药酒为例,一些药物经酒精长期浸泡,药性会有所变化。再加上成分搭配,操作方法上的不当,很可能导致出现有毒成分,使服用者病情加重。
老中医还说,即便是一些早已公认有效的民间偏方,也只能用做参考,不能轻易应用于临床。现在,有的患者存在“大病进医院,小病靠偏方”的错误想法,认为,能省则省,无碍大局,这往往会贻误治病的时机。此外,由于偏方成分不明确,如遇和其他药物共同使用,需要注意相应的禁忌,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停药。总而言之,民间偏方的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