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起居有常”才能健康长寿
作者:颜大迁
“起居有常”,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为当时的养生学家奉为长寿的基本方法。管仲认为: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认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近年来,在各地的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有关部门曾对吉林市115位9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综合调查,发现78%的老人生活有规律,有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最近,江苏南通地区对100例90岁以上老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时亦发现,早睡早起者占67%。
为什么有规律的生活会使人健康长寿呢?这是因为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按照内源性节律来工作的,人的身体里有一座看不见的“时钟”,每天控制着我们的觉醒和睡眠、兴奋和抑制。人类一出现便处在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之中,地球的昼夜节律形成了人类觉醒与睡眠的节律,从而使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就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当初升阳光普照大地时人们就醒来,随着体温上升,血糖升高,下丘脑产生和释放大量的各种激素,激发人们富有精力的去进行工作或学习。
人体的各种活动无不受到这些基本节律的制约,以保证各器官、细胞有条不紊地工作,以维持人体的各种功能。所以。坚持“起居有常”,就是建立良好的身体“动力定型”,使人体功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可以说,起居有常就是顺应人体内部节律的“生物钟养生法”。
近年来,随着文明的发达,不少人的生活逐步偏离自然,电器照明加上音响娱乐的生活使这些人日夜不分,夜间需要睡眠时彻夜不眠,早晨该觉醒时却赖床不起,如此日夜颠倒,生理时钟被搅乱。人体器官、细胞难以按照原有的节律活动,生理功能当然逐步下降,健康势必受到影响。
那么,负责控制人体内源性节律的中心到底在哪里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脊椎动物的脑中有一种称为“松果体”的结构,能分泌褪黑激素,白天停止分泌,夜间增加。正是这种激素,决定着人们何时醒或睡。它还通过下丘脑。统一地指挥、控制着人体的情绪和各种功能,如血糖浓度,血压、体温的高低,心率的快慢等。松果体为什么“日歇夜作”呢?因为黎明起身时,外界的日光(直接或间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会使人们精神振奋。朝气蓬勃:而当黑夜来临时,大量分泌的褪黑激素,又会使我们困倦欲睡。
“起居有常”,2000多年前即是人们养生的重要信条。今天,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又以新的诠释,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这一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
编辑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