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暖暖的诗情
作者:张丑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室内,新酿的醅酒浮动着绿色的酒花,红泥小火炉冒着橘红的火光。室外,暮色的笼罩下,一阵寒气袭来,一场风雪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晚上,你能否前来共饮一杯,叙说衷肠?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描写了欲雪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饮酒的情景。这首五言小诗虽无深远的寄托,但却洋溢着绚烂的色调和温馨的情谊,让人感受到温暖的诗情。寥寥二十字,温馨的诗情从何而来?
首先是情景的设置。“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酿的,未过滤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诗的首句就将这浮着“绿蚁”的佳酿呈现在读者面前。次句写道“红泥小火炉”,小巧的泥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橘红的火光映照着浮动着绿色泡沫的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了色彩渲染和气氛烘托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欲雪的寒冬里,在这样一个空闲的黄昏时刻,相邀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能体现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作者在情景设置中采用了递进式的手法,一层层渲染,将温暖的诗意渲染出来。如果将诗中“酒”“火炉”“雪”这三个意象分开孤立起来看,虽然也有象、有意、有言,但不具备诗的神韵。当这三个意象被纳入这首诗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我们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个别景物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真味。这与现代格式塔心理学所倡导的理论有相似之处,这一学派的创始人韦特墨在《格式塔理论》一文中说:“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公式’可以这样表达: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行为决定的,但是部分过程本身则是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确定这种整体的性质就是格式塔理论所期望的。”这里所讲的事物的整体的性质也叫“格式塔质”或“新质”。古典诗歌中所说的“气韵”“境界”可以说是溢于诗句之外的“格式塔质”。所以说这首诗所具有的“格式塔质”——温馨情调,很大程度来自于诗中意象的整体组合、情景的理想设置。
其次是色彩词的合理搭配。心理学家曾经实验证明: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诗人虽然不能像画家那样直接地再现色彩,但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诗在色彩搭配上是成功的,整首诗色彩明丽,色调清晰,给读者一种视觉冲击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的首句中的“绿”字将酒花的颜色写出来,使人对酒的颜色有了视觉上的印象,这种感官作用引起人的联想,并转移到味觉。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芳香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酒。次句的“红”字让我们感受到火炉的温暖,而这熊熊炭火在欲雪的寒冷傍晚给人增加无限热量。第三句未设颜色词,但“晚”“雪”两字告诉我们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搭配,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一种温暖亲切的情味。
最后,问句的结尾。问句放在篇末,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最后一句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诗外人的活动场景:在温暖、明亮的室内,主人偎着火红的小泥炉,持书而待;外面天幕低垂,层云堆积,时有朔风起,欲卷落仅剩的几片枯叶,透过窗,雪欲下又止……忽然一袭青衫从远而近,长剑斜倚,漫吟而至。于是两位好友举杯共饮,亲切叙旧,顿时酒香笑声充溢小屋……
这首诗写得语浅情深、言短味永。诗中蕴涵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平淡,不加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细细品味,情味盎然,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蘅塘退士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对此诗批道:“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他认为此诗的妙处就在,在平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用亲切自然的话表达出来。赵翼《瓯北诗话》中称白居易归洛以后的诗是“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工见好之意,而风趣横生,一喷一醒”。这句评价对于这首小诗来说最恰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