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乐府旧题 宫怨精品

作者:张永芳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在古代诗人中,李白是最擅长表现妇女题材的巨匠之一,不仅能精确地描绘妇女生活的画面,更善于细微地摹写妇女特有的心理,《玉阶怨》就是一首形神俱美的佳作。
  《玉阶怨》五言四句,一共二十个单字,很像五言绝句,但它并非五绝,而是一首“乐府”旧题,就是采用六朝乐府诗中的古题,摹拟其形式和口吻写成的作品。此题本属于《相和歌》中的“楚调曲”,原是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民间歌曲。李白的仿作,也颇有民歌风味,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快流利,意境清新隽永。
  在《乐府诗集》中,同一曲调下还有《婕妤怨》《长信怨》《蛾眉怨》等题目。婕妤,是皇宫中的女官名;长信,是汉代宫殿名。可见其他几种怨曲,表现的都不是普通妇女的怨恨,而是皇帝嫔(pín)妃的苦闷;很显然,《玉阶怨》中的女主人公,也是皇宫中的苦命女子,她的怨恨也是身入皇宫后苦命女子无可奈何的共同心声,即所谓“宫怨”。
  “宫怨” 是难耐的寂寥,是凄苦的忧伤;是失意的落寞,是深深的绝望。这种痛苦,虽然没有衣食匮乏的烦扰,却有着难以言说的苦闷;虽然没有颠沛流离的劳苦,却有着青春虚度的惆怅。外表豪华的后宫,犹如囚禁美女的黄金牢笼;远离民间的宫女,好似幽闭在坟墓中的活死人。难怪贾宝玉的姐姐贾元春,虽有贵妃之尊荣,又有回家省亲之旷典隆恩,也要心酸地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历史上的后宫,只是封建帝王一人的天堂,却是无数苦命女子的地狱!
  李白《玉阶怨》中的宫女,也是一个满腹愁怨的苦命人。诗作虽短,却通过女主人公在月下伫立,又倚帘望月的举止,透露出她内心的怨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宫殿的白玉台阶;“生白露”,指夜色已深,露水都凝成了。罗袜,丝织的精美鞋袜。“袜”,兼指鞋,古诗中常用这种省略的修辞方法。“夜久侵罗袜”,意谓宫女在室外已经呆到夜色深沉,鞋袜都被夜露打湿了。她为什么要在宫殿外的台阶上一直苦熬到深夜呢?显然有所期待。结合她的身份,人们不难理解,她是在期盼着君王的宠临。这两句,写的是本诗的第一个场面——宫女在室外久久地伫立,对命运还有渺茫的期待。
  “却下”,又放下;“水精帘”,华贵而透明的窗帘。“却下水精帘”全句是说,宫女回到房内后,习惯性地随手放下了窗帘。按理,这回应该休息了。但是她回身一望,又情不自禁地眺望起清幽的月色,此即“玲珑望秋月”的句意。“玲珑”本义为明亮,这里描绘的是透过“水精帘”观赏月光的那种既朦胧又清晰的独特感受。为什么她依然要痴痴地遥望月光呢?显然是在想自己的心事。这两句是本诗的第二个场面——宫女回到卧室依然辗转反侧,孤独地品味着命运的凄惨。
  两个真切的场景,都发生在月夜。明亮的月光,既是绾合室外室内两个场面的共同景物,也是贯穿伫立和痴望两个动作的同一背景。也许,宫女第一次受宠正是在一个明亮的月夜,因而每到月夜她就格外动情吧?或许,是月宫仙子嫦娥那孤寂凄楚的命运,触发了她满腔的感慨?又或许,她是凭借月亮怀想家乡的往事和月光下的亲人?诗歌毕竟不同于小说或戏剧,不可能将具体情事交代得那样完整明确,但是她在月夜时分的辗转无眠,以及她凄清寂寥的满腹怅惘,却能让读者确切地感受到,而且生发无限的同情。
  诗句十分明快,似乎脱口而出,但并非不用典故,唯求浅俗,而是在自然流转中饱蕴功力,清新畅达中自具典雅。“罗袜”一语,便使人念及曹植《洛神赋》对绝色美女的状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再如“水精帘”,典出任昉《述异记》:“阖闾构水精宫,尤极珍怪,皆出水府。”水精帘就是水晶做的窗帘,原是传说中的精美器物。这样的人物,当然不是普通女子,而是光艳照人的美人;这样的器物,当然不是平常的器物,而是皇宫内苑的珍品。然而,在美女如云的后宫,美貌并不一定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至于器物的珍贵,对于得不到君王宠幸的孤寂弱女来说,也不会带来任何欢乐。人物的美丽,器物的珍奇,只能更加反衬出主人公的无限悲苦。
  此诗的突出魅力,就在于通篇未见“怨”字,而怨恨自然溢于纸面;字句中只有人物举止的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却真切动人地呈现出来。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说:“妙在不明说怨。”《唐宋诗醇》引蒋杲(gǎo)评语分析说:“玉阶露生,待之久也;水晶帘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惟玩月以抒其情焉,此为深于怨者,可以怨也。”意谓宫女一直等到鞋袜沾湿,可见徘徊了许久;放下水晶帘还望月难眠,表明她对于争宠邀幸已感到绝望。她的满腹愁怨,只能借赏月来寄托;可知只有怨恨到了极点,才能这样看似随意地抒写出来。《李太白诗醇》更引用诗论家严羽的高度赞许说:“严沧浪云:上二句,行不得,住不得;下二句,坐不得,卧不得。赋怨之深,只二十字可当两千言。”这一评论揭示出诗中人物的两难处境:冷宫既难以存身,出宫又决然无望;盼君王实杳然无期,欲入睡又心有不甘。这样洞见心底的细微刻画,就是真用两千字的散文也很难表达清楚,而李白仅用二十个字便抒写得淋漓尽致,其锦心绣口、笔力诗才,的确不愧“诗仙”之誉。
  说起来,此诗的立意和情境,都并非李白首创,乐府旧题早有先例。李白最为喜爱的前代诗人谢脁,就有同题诗作存世:“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这首诗通过宫女痴情地为君王缝制罗衣的细节,讽刺君王的绝情,刻画宫女的寂寞凄苦,其手法和意境,显然对李白有所启发。李白的诗作,虽然“青出于蓝”,写得更为成功,但这种诗体和诗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先贤的开创之功自当感怀不忘。
  李白自己,也有表现类似情景的作品。如《菩萨蛮》有“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之句,写的也是月下少妇于室外盼望远人的情状;《怨情》诗的意境更与《玉阶怨》相近:“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前人评语说它:“不闻怨语,但见怨情。”表明其在内容与风格上都与《玉阶怨》相同。此外,《长门怨》二首中的月夜景象,更明确地抒写宫女的孤苦闲愁,如“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等,都是发生在明月背景下的悲剧场面。倘能将这类作品对比阅读,肯定会有更新的体验和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