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无我的爱与无言的恨
作者:王雨海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对于这沉重而卑鄙的打击,老妇人真的有些承受不了,她嘴角的痉挛显示了她的最大的悲痛,几近似于生命的衰竭,她似乎有些支持不住了。这种打击放在一般人的身上又有谁能够支持得住呢?但老妇人本是受过各种屈辱的人,她承受痛苦和屈辱的能力非一般人所能比拟。这是强者的意志。当痛苦达到了顶点的时候,老妇人猛然一怔,她从痛苦的顶点回复到了平静。她深知,她在这样的人的面前求饶是没有用处的,这反而会助长他们的气焰,会让他们更加嚣张,他们对她的摧残和羞辱会更加残酷;同时,这也不符合老妇人的性格,她本不是一个向别人求饶的人,她宁可承受痛苦和屈辱,也不去在别人的面前下跪,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从痛苦到平静的转变并非是自己被痛苦打击得麻木了,痴呆了,或者是精神枯萎了,而是老妇人对于她的处境有了更清醒的思考,对于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有了重新的定位。她看清了那些人的本质,他们不过是感到她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了,遗弃是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最好的打算。既然如此,她也只好独自远行。骨立的石像似的老妇人,显示了刚强的品性,也突现了离开的决绝态度。她最终将身后的冷骂和毒笑抛开,独自去品味人生的痛苦和艰涩。这深夜出走的老妇人是多么的悲怆,又是多么的坚强,这决绝的态度和刚强的行动无疑是对背叛者的无声的谴责,是对背叛者丑陋的本质的最有力的昭示。
老妇人被遗弃的生活同鲁迅的个人经历极为相似。鲁迅对于青年,对于高长虹,对于周作人等等的关心和帮助,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感激,反而得到了他们的遗弃,甚至仇视和背叛。且不说高长虹后期的背叛令鲁迅非常伤心,有一种背后被人捅刀子的特别感觉。单是周作人,鲁迅对待他可以说是情真意切,但他却听信老婆的挑拨离间,决绝地断绝了同自己大哥的关系,逼迫自己的哥哥搬出了自己的家门,更有甚者,当鲁迅回来取自己的书籍的时候,他居然对鲁迅恶语相加,编织罪名,无端地辱骂,并拿一个铜香炉向鲁迅砸去,险些发生悲惨的事件。这件事对鲁迅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仿佛如梦初醒。他开始了对于自己一生的清醒认识。鲁迅从十三岁他祖父下狱算起,他开始协助母亲为这个家操劳,到周作人反目为仇时止,已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来,鲁迅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精力,多少财力,多少汗水,这只有鲁迅和他的亲人们清楚。他渴望通过自己的牺牲和努力能够换来家庭的和睦和亲人的团聚,但结果却骤然化为泡影。生活中痛苦而深刻的印记转化为文学中生动鲜明的形象,给读者以无穷的联想。鲁迅后来对自己的生活总结道:“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弱了,连饮过我的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我听得甚至有人说:‘他一世过着这样无聊的生活,本早可以死了,但还要活着,可见他没出息。’于是也乘我困苦的时候,竭力给我一下闷棍,然而,这是他们在替社会除去无用的废物呵!这实在使我愤怒,怨恨了,有时简直想报复。我并没有略存求得称誉,报答之心,不过以为喝血的人们,看见没有血喝了就该走散,不要记着我是血的债主,临走时还要打杀我,并且为消灭债券计,放火烧掉我的一间可怜的灰棚。我其实并不以债主自居,也没有债券。他们的这种做法是太过了。”④那些牺牲的遗弃者和背叛者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喝血的人,应该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了,否则,何以面对牺牲者?
三、无言的恨
老妇人在深夜中出走,她走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地方只有高高的天空,其他什么都没有。除了高天和老妇人自己以外,其他的一切在老妇人的眼中都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在老妇人的心中,除了高天之外,什么也没有了。或者说,除了高天同老妇人在一起,其他的一切都离开了老妇人,她成了真正的孤独者。而正是在这种内外都处于孤独的时候,老妇人才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生活之路。当她完全地暴露自己,让自己的真实彻底展现的时候,她看到了她走过的人生的道路:她有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的体验,并有过为这种种的体验而发出的颤抖;她被自己的亲人指责,认为是她害苦了他们,让他们受到了委屈,并带累了他们的后代,她被这种指责所激怒,感到了痛心的痉挛;她看到了无知的孩子的可怕的仇视,逼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她反而感到了平静。这平静实际上是一种清醒,而在这清醒中,却又增加了她的仇恨,是对于背叛者的仇恨,是对于遗弃她的人的仇恨。由于这仇恨并非为了她的敌人,而是针对她的亲人,使这仇恨之中又伴随着更为复杂的情感,这复杂的多种情感的交织让老妇人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矛盾和困惑。她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她对于自己的亲人是眷念的,但亲人们为什么又决绝地背叛和遗弃了她?她用尽全力去养育了他们,为什么他们要对她赶尽杀绝?她为他们奉献的是衷心的祝福,为什么他们回报的是诅咒?这太多的问题让这位老妇人难以理清,她只好向苍天发问,她也只有向苍天发问,但她向苍天问什么呢?即使她问了,苍天又能回答她什么呢?况且这样的一个苍天并不一定是向着她的,说不定她的发问还会遭到苍天的耻笑和嘲弄,那样的话,她不是再一次地受到了侮辱了吗?同时,她已经承受了那么多的屈辱,她已经懂得了,除了她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自己,她只能独自承受痛苦,也只能独自去咀嚼痛苦,因为那痛苦本身就是她自己的。所以,她向苍天发出的言语只能是无声的,非人间所有的,真正的人的祝福与真正的兽的诅咒。这实际上是老妇人的内心的极度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愤怒,这愤怒里包含着决绝与眷念、复仇与爱抚、歼除与养育、咒诅与祝福等多种情感。她对于遗弃她的亲人们,她有同他们决绝的态度,永远地离开他们,同他们断绝一切的来往,但难以割断对于他们的眷念,仍然在担心着他们的生活;她想对他们进行复仇,让他们也尝尝痛苦的滋味,但对他们的爱抚之心却挥之不去;她想到了给他们以最大的打击,让他们从此难以翻身,但充满养育之心的母爱又使她难以下手;她本想对他们发出最强烈的诅咒,但为他们祝福的念头却从心头涌出。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么能说得出,又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呢?
当老妇人内心有如此复杂的情感而无法表达的时候,她的愤怒和痛苦让她的颓败而松弛的身躯全面地颤动了。这是内在的情感难以抑制而产生的外在身躯的不由自主。这身躯的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震颤,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如此强烈的身躯的颤动需要多么大的心力的作用啊!作者用外在身躯的变化来写内在思想和灵魂的矛盾困苦,既形象又深刻,并给读者以无尽的思考。
老妇人的矛盾困苦通过这种颤动得到了一定的宣泄,她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但身躯的颤动依然没有停止。这颤动不断地向外辐射,如太阳光,它又汇同空中的波涛,形成巨大的漩涡,像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它让无边的荒野无不感到这颤动的存在和颤动的威力,这威力可以摧毁一切,如果它想摧毁一切的话。
作者用波涛来写老妇人内心的矛盾和困苦,用飓风来象征波涛的威力,实际暗含着老妇人不是不可以复仇,也不是没有能力复仇,而是她不想复仇,如果她要复仇的话,她完全可以让背叛她遗弃她的人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她只是想告诉那些背叛她遗弃她的人,她是没有抛弃对他们的爱的,并希望他们不要再做那种忘恩负义的事了,否则,他们真的要遭受惩罚了。
老妇人被遗弃后的痛苦感正是鲁迅被抛弃后内心世界无法忍受的失落感和徒劳感的表现。愤怒和痛苦让鲁迅大病了一场,时间持续了近半年。但由兄弟失和带来的失落感和徒劳感并没有击垮鲁迅,反而让鲁迅有了几分清醒,几分平静,他似乎有了一种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解脱感。然而鲁迅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就能决绝的人,他的同情心,他的义务感,他的对于亲人的爱始终没有放弃,这就使鲁迅充满了更为复杂的情感:恨而不愿,爱而不能,弃而不舍。这种情感正如老妇人的无词的言语和由无词的言语而发出的波涛一样。鲁迅在写作此文之前给许广平的信中有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