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年月日》审美意蕴的多元阐释
作者:张彦哲 姜 波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三、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思与批判
先爷在与毒日头、风、鼠、狼等各种外在力量的斗争中,无比的坚定,“先爷总是胜利者”。但是先爷终究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这个结局引人思索:先爷为什么失败了?人生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小说告诉读者,先爷没有文化,不相信科学。他不懂“树和庄稼为啥叶子长数不一样”。天不下雨,他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狗捆在祭台上以求水龙王。他不相信地球是转的,嘲笑甚至耿耿于怀靠学问吃饭的读书人。天大旱,耙耧山的人都逃走了。先爷说:“横竖都是死,我想死在村落里。”这种老守田园,叶落归根的思想恰恰是中国几千年农耕制度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闭思想和保守意识的典型表现。先爷的世界是封闭的,其抗争是孤独的。耙耧山死一样的静寂,先爷没有任何人可以交流、沟通,只有一只盲狗伴随他。耙耧山的环境极其恶劣,先爷认命,既不逃离,也不想改造和改变,仅仅是苦熬和死守。先爷虽然有希望,但他所希望的不过是能够吃上饭,有女人的“神仙日子”。先爷既是可歌可泣的,又是悲哀的,先爷的精神具有两面性。他既有吃苦耐劳、勇于追求、积极抗争的一面,又有愚昧落后、封闭保守,目光短浅、缺乏开放意识和改变、改造现实的创造精神。先爷同自然、社会各种敌对力量的斗争很积极、自觉,但他没有意识到来自于他自身的思想意识观念的落后保守也是人类的敌人,是他无法摆脱苦难的内在根源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障碍。在小说中作者重笔浓墨的先爷为希望而进行的抗争与其悲剧结局构成反讽,意在告诉读者先爷不是败在了没有拼搏、抗争和吃苦的精神上,而是败在了没有文化,不相信科学,愚昧、保守、封闭,思想意识落后和缺乏开拓、创造精神上。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来自自然和社会,而是来自于人类主观内在精神的某种弊端和顽症。这是先爷悲剧形象最深层的寓意。《年月日》表层描写人与自然抗争的悲剧,深层结构则是对主体内在精神意识、思想观念等人生悲剧根源的阐释。
小说中的描写告诉读者先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先爷用来与狗定度生死的那枚铜钱两面都是涩面,所以无论怎么翻,都是先爷死。耙耧山又遇大旱留下的那七个年轻强壮的后生,可以想象经过与先爷同样的苦煞和抗争后,最后也必然逃不出悲剧的命运。这是在暗示读者:先爷式的抗争是无为、徒劳、没有结果的。世世代代的抗争,只能是周而复始的悲剧的重演,原因是这种抗争是“先爷”式的,是在先爷精神照耀下的抗争。小说铺张地描写玉蜀黍的根是扎在先爷身体的所有部位,即胸膛、手腕、大腿、肚子、头骨上。这个意象意味深长,它暗示我们:七颗种子是以先爷身躯的全部为养料结出的果实,七颗种子内蕴着先爷精神的全部。先爷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先爷思想意识的某些弊端正是传统文化的弊端和局限性的表现。所以人们代代相继地抗争却无法摆脱苦难的根本原因实质上是来自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至此,作家完成了对人生苦难的主体内在精神层面根源的挖掘。
《年月日》表现的并不是天命观,作者并不是肯定人生永远摆脱不了苦难的劫数。作者是在暗示读者像先爷那样的抗争永远无法彻底改变人生痛苦的命运,只能陷入希望——抗争——苦难的轮回,作者通过对先爷抗争的否定给了读者启示:作为有自觉意识的精神存在物的实践主体的人,在与外在自然、社会的斗争中不应该像先爷那样被动地受制于现有的条件、环境,而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科学文化技术,大胆地去改造推翻现有的东西,以远大的理想和开放的眼光去积极创造新的现实。这种思想、意识、观念、精神的自由自觉和进步是人类摆脱苦难的前提条件。因此《年月日》的故事不但告诉读者人的现实存在是怎样的,人的生命应当是怎样的,而且告诉读者人类怎样才能摆脱苦难。从小说中我们不但直观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而且找到了人生苦难的精神根源,从而引起人类对自我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我的反省、否定与批判达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在精神上重建自我,进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年月日》实际是通过对先爷式抗争的否定对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愚昧落后、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给予了否定和批判,阐释了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制约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实际上,作者的笔已驰入了传统文化的领域,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进行了反思。《年月日》是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接的高度对人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审美观照。
①阎连科:《寻找支持》,《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6期。
②尼采:《悲剧的诞生》,第7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