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现实展示与愤怒宣泄
作者:项晓敏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英国小说中,二十世纪上半叶中D·H劳伦斯被公认为是唯一出身工人家庭并能以个人的经历描绘工人生活的作家,而在别的许多作家作品中,工人不是被描写成小丑以增添喜剧色彩,就是写成企图伤害自己对立阶级的罪犯。二次大战以后英国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无产阶级小说,西利托就是其中最有特色,创作较为成功的作家之一,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描绘英国二次大战后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 西利托的小说使英国文学作品更富有朝气,表现得更真实,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加修饰的北方工业城市的下层人民的内部生活。”②尽管作家自己对无产阶级作家、工人作家称谓不是十分认可,甚至不承认有阶级的存在,多次声明自己的文学创作纯粹是为写作而写作,没有任何的政治目的,西利托曾说:“我的作品开始发表时,听说评论家和记者把我列入‘工人阶级作家 ’,我感到十分有趣……在此之前我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也不知道其含意是什么。我只是如同任何其他小说家一样,为了写作而使用他或者她最初十八个年头的生活。”③但客观地讲,西利托和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而言,他以自己经历的工人生活为背景,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工厂工人形象,对他们的喜怒哀乐进行自然而真实的描写,尤其对人物受工业化生产影响而形成的人性异化、扭曲和畸形,给予了极大的人道主义宽容和理解。作为后期“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他的作品中具有对社会的愤怒反抗和叛逆呐喊,但和“愤怒的青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作品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已不再是愤懑抗争而是试图进入中上阶层,去享受舒适生活。人物愤怒和反抗的态度更激烈,信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他们迫于生活的压力,在酗酒放荡、我行我素的自我发泄中寻找解脱,他们一心只想着自己如何快乐,为自己捞好处,而不愿意帮助别人或配合群众运动。工人的独特的生活背景和生活内容构成了西利托的主要创作成分。我们当然不是一定要给西利托贴上无产阶级作家的标签,然而对无产阶级生活描写及其对工人形象的成功塑造,正是他创作内容的鲜明特色。西利托可以说是二次大战以后英国描写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生活最为成功的小说家。
另外我们也看到,西利托笔下的工人形象,因其行为的放荡不羁扭曲变态,有的甚至是损人利己犯有错罪,常被误认为是对工人阶级的侮辱,其实作家只是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客观真实地描写出了工人阶级中的一类对社会对生活具有强烈反叛的人物。工人的形象不是单一的被歌颂和赞美的对象,而是以现实的手法,写出工人生活的真实。如《星期六晚上和星期一早上》,以大量的篇幅写工人西顿与好友杰克的妻子布伦达私通并导致她怀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心里想着孩子是不是他的还不一定呢!同时又勾引布伦达的妹妹、军人的妻子温妮,被她丈夫痛打一顿。他在酒吧结识了天真温顺的十九岁姑娘多琳,拼命追求,但当得到多琳后,又不想结婚,继续与别的女人鬼混。在遭到杰克和几个军人的痛打,鼻青脸肿、不省人事中被多琳救起后,西顿的恶习似乎得到了遏制,显得成熟起来。作品最后他不再沉湎于酗酒的乐趣,也不再追逐于女色的快感,并打算与多琳结婚。小说结尾,在星期天的早上西顿又来到小河边钓鱼,面对着那尾钓起的鱼儿,西顿从鱼的命运想到了自己的命运。最后,他将鱼儿放回了水中。唯其真实,人物才显得可信,显得有血有肉,人物在痛苦中挣扎,在放荡中得到慰藉,在反抗中获得自由的真实描写,把西顿的形象多面性立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二次大战结束以后,英国社会大力宣扬“福利国家”以稳定社会,大规模的工人阶级有组织的反抗斗争运动已不再出现,而代之以工人个人的叛逆抗争,他们以个人的破坏性来反对为建立“福利国家”而加征到他们头上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税收,他们不愿意为国家效劳,并把国家机构如军队、警察和政府当作自己的敌人。他们对政治家和政党不感兴趣,甚至不受自己工会组织的纪律约束。他们身上强烈的反社会、反政府、反传统、反权威的倾向,甚至不受任何伦理道德束缚,在极端个人化的胡作非为中来发泄和满足自己。西利托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只为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现代英国道德崩溃的典型,真实展现了当时产业工人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记载了对整个社会不负责任不履行义务的那些人的思想和动机,他既不谴责也不赞赏他们,但在作品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作者对工人恶劣低下生活状况和条件的同情和愤懑,对人物的消极反抗,在放荡堕落中解脱自我的消极愤怒的理解。西利托作品中所描写的大多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带有半自传的色彩,现实的表现中带有许多自然主义的成分,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叙述中重人物的生活展现而淡化情节发展,在揭示人物反社会态度的原因和根源,在刻画出人物悲哀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后,作家很少给人物按上一个美好的未来,使作品在反抗叛逆的呐喊中又具有内蕴的忧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给读者留下一种对人物命运及其对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制度和权威反思的审美体验。
① http://www.kirjasto.sci.fi/sillitoe.htm
② 伊丽莎白·B·布兹:《一个无产阶级作家》,水静译,《文化译丛》,1987年第3期,第9页。
③ 西利托:《作家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转引自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上海外语出版社,1997年版,第886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