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客舍如家家如寄

作者:杨景龙

更多经典:点此访问——应天故事汇





  南方本来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中唐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南方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高度繁华。晚唐五代时期,北方干戈不息,南方则相对安定承平。城市商业经济又有进一步发展。酒宴舞席,秦楼楚馆,幽期密约,纸醉金迷。美丽的自然环境加上魅人的城市生活内容,深深倾倒了那些家在北方的游人,悦目美景和赏心乐事使他们留连忘返,即使回到北方家乡仍然铭记在心,耿耿难忘。这种情形在中晚唐文人如白居易、温庭筠的作品中都有表现,到韦庄的词里则被推向极致。
  词的起句即点明题旨。“人人尽说江南好”,是写那一时代社会大众的心理,写社会大众对江南佳丽地的评价、公认和欣羡,众口一词,曾无例外。“游人只合江南老”虽是泛说,其中正包含着词人的亲身体验,或者毋宁说就是青壮年时期数度浪游江南的词人的内心独白。这一句在结构意脉上又为词的结句“未老莫还乡”预作伏笔。接下来,对于“生长壅冀者实未曾梦见”过的南国佳处,词人从自然风景和生活风情两方面加以具体描述。上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选取最有江南水乡特点的风景,写来富于诗情画意。“春水”句不仅形容了水色的嫩碧明净,而且写出了水面开阔、水天一色的动人意境。“画船”句写江南春雨绵绵的日子里,游人安适地躺在画着装饰图案的游船上,听着潇潇雨声入眠,情调潇洒悠闲。
  南国吸引游人之处除了迷人的自然风景,更有魅人的城市生活风情,风景令人赏心悦目,风情让人流连陶醉。词的下片即转写城市生活风情。诗酒风流的兴致和城市繁华的生活,都少不了酒家和女性,“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两句,描写酒家女子的美丽。酒店里四周高起中间安放酒瓮的台叫垆。“垆边人”指卖酒的女子。这句词先用汉代司马相如开店“令文君当垆”的典故,暗示酒家女子像卓文君一样漂亮;又以月亮的皎洁比拟女子的美貌,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以月亮“喻妇人有美色之白皙”的诗意④,和宋玉《神女赋》“皎若明月舒其光”的比喻形容。在这句总体印象描写之后,接以“皓腕凝霜雪”一句特写,突出女子那双沽酒的巧手,洁白如霜雪凝成,其人的美丽也就可以通过这“借代”修辞而想见了。对于家在北方的游子韦庄来说,那“春水碧于天”的水乡美景,那“画船听雨眠”的南国情调,那“皓腕凝双雪”的当垆丽人,都曾带给他在北方家乡做梦也想不到的快乐,所以他被强烈吸引并沉溺其中,无力自拔,于是便有了在无数乡愁主题诗词中游子从来不曾有过的想法:“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一般来说,农业文明滋育出的强固的“根”意识,使传统中国人安土重迁,离乡的游子满怀着地域乡愁和文化乡愁,父母之邦的一方桑梓热土之上,乡情、亲情、爱情和祖国情与游子血肉相连,让游子系心萦怀,梦绕魂牵,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无数乡愁诗歌持续产生的情感温床。在几乎所有的乡愁主题诗歌里,游子都为不能及早还乡而备受熬煎,痛苦不堪,韦庄在这里却感到除非已是暮年,心力衰竭,欲望淡薄,游兴消减,否则千万不能还乡。因为一旦回到北方家乡,会因“却忆江南乐”而痛断肝肠的。他觉得自己既然来到江南这人人向往的好地方,这一生只应该也只能够终老于斯了。词的结句回应上片“游人只合江南老”,至此,江南风光人情的美好诱人,词人对江南的热爱赞美,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把这首词放在乡愁主题诗歌史中加以审视,就会发现它全新的情感意蕴和价值取向,在乡愁主题作品里,身处异乡的游子总是因为思念故乡而断肠;这首词中的游子则完全相反,他担心回到故乡,会因思念异乡而断肠。作为乡愁主题的反题,这首词颠覆了乡愁主题诗歌的心理定势、情感指向和抒情模式。
  二十世纪诗歌在承传古代诗歌的主题内涵和表现模式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乡愁新诗,其中也有反题性质的作品。如戴望舒的《游子谣》: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了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诗中那位漂泊于大海上、失去家园的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因为他感到爱情比故乡更有魅力:“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所以,找到新的家园、没有乡愁的游子,表示要“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戴诗中“清丽的小旅伴”,略同于韦庄词中“似月”的南国佳人,对游子而言,她们的魅力都超过了故乡。香港诗人力匡的《怀乡》更复杂些:
  
  昨日有一个少女问我为什么要离开乡土?/如果我此刻仍如此炽烈地怀想。/为什么又在这岛上留下如此长久?/既然我已一再说过并不喜欢这奇怪的地方。∥我说了我虽然热爱我的乡土与游侣,/但我更珍惜一份自由开花的理想。/我告诉她虽然屈原始终怀念郢都,/却宁愿忍受陵阳九年的流放。
  
  特定的时代原因所造成的生存难境里,诗人既热爱故乡,但更热爱自由的理想。所以,他既想回归又不能回归,既不想滞留又不能不滞留——在这两难的境况中,诗人选择并坚持了背对故乡的生存姿势。
  (责任编辑:吕晓东)
  
  ① 王世懋:《艺圃撷余》,《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4月版,第781页。
  ② 谢枋得:《注解选唐诗》评语,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2602页。
  ③ 《词选》卷一,见王兆鹏《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92页。
  ④ 《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第378页。
  

[1]